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3月23日 星期一

多地全力疏通能源复工复产“动脉”

■本报实习记者 齐琛冏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3月23日   第 27 版)

  晋煤集团华昱公司提升检修质量,保障设备开机率。
  李涛/摄

  3月13日,青海省能源局专项调研督导组于西宁、海东两市实地督导天然气储气调峰项目。
  青海省能源局/供图

  3月5日至6日,青海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带队对玛尔挡水电站进行安全专项监督检查。
  青海省能源局/供图

  国网山西忻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特巡。
  刘煜/摄

  北京燃气集团职工对天然气高压门站设备设施进行检测。
  北京燃气集团/供图

  近期,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的田湾核电站5号机组持续开展调试工作, 并计划今年底投入商业运行;6号机组因地方防疫要求目前在陆续复工中。
  中核集团田湾核电站/供图

  编者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做好能源生产供应工作,对于支持疫情防控大局和稳定经济社会意义重大。

  在疫情防控期间,能源主管部门对能源生产、运输和供应早安排、早行动,使能源供应未受到疫情巨大冲击。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当前,战“疫”仍在进行,复工复产的大幕已经拉开,能源保供任务仍然艰巨。

  目前各地能源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为促进能源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各地能源主管部门的工作中有哪些特色?有什么样的经验可借鉴?记者对上海、山西、河南、江苏、青海等地推出的举措进行了梳理。

 

  江苏

  分阶段研判供需

  “调查表+大数据”推进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通过加强组织统筹、动态监测、设立专人专线等举措,做好煤电油气供应保障工作,确保能源“生命线”安全稳定,为全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近期,针对江苏省内复工复产后可能出现的用能小高峰,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分反弹期、恢复期、回暖期三个阶段,测算出电力、煤炭、成品油、天然气消费规模,形成“应对疫情能源综合保障模拟测算的报告”供决策部门参考。据介绍,从实际情况看,该省经济运行总体走势与模拟测算报告预测基本吻合。

  该省同时建立了企业复工复产电力指数,利用电力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对比研究企业历史用电量、当日用电量情况等数据,得出企业复工复产电力指数,为准确判断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为第一时间掌握重点能源企业复工复产情况,2月份以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向省内主要能源企业线上发放调查表,重点就疫情对能源企业当前及今后影响开展线上摸底调查,跟踪了解并协调处置企业在复工复产初期面临的交通运输受阻、防疫物资短缺等相关问题。

  经梳理,目前,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复工延迟、用工短缺、产业链供应链恢复不畅通、项目建设延期(风电、光伏项目)以及对外贸易前景不明朗等方面。

  截至3月10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先后解决了大唐南京发电厂、南京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遇到的运输受阻等问题。同时,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疫情期间电网持续低负荷、电网调峰矛盾突出及少部分电厂存煤过低等问题,联合省电力公司等部门予以及时解决,确保不因小事故影响全省防控大局。

  考虑疫情期间企业用电实际情况,该省还免除了电力市场交易偏差考核费用,并要求售电公司不得对与其绑定的用户收取偏差考核费用,切实减轻疫情对企业经营和恢复生产的影响。同时,针对疫情期间用电负荷低、峰谷差大,电网调峰等困难,该省积极沟通协调落实天然气资源,将调峰用天然气价格由2.5元/立方米降低到门站价的2.02元/立方米,并免除发电用气合同偏差考核。

 

  山西

  “人员最少化、产量最大化”

  当好煤炭供应“压舱石”

  记者从山西省能源局获悉,截至3月15日,全省公告生产煤矿复产588座,产能94380万吨/年,产能复产率94.57%,环比增加0.27个百分点。当日全省煤矿产量277万吨/日。

  截至3月15日,全省火电开机容量3825万千瓦,包括供暖机组容量2848万千瓦;电网最大用电负荷2714万千瓦,外送最大电力895.4万千瓦,高峰期旋转备用135万千瓦,电力供应充足。

  山西向来扮演着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压舱石”的角色。在历次大型灾害面前,山西都能挺身而出、及时弥补全国能源供应的短期缺口。疫情期间,省内电力企业运行正常、电力供应充足,无一台机组因煤源影响造成停机。

  煤矿企业复工复产成为疫情期间服务保障全国能源需求的核心任务,“能开尽开、应复尽复”也成了对煤矿企业的新要求。山西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煤矿企业要调整组织生产方式、深挖生产潜力、按照“人员最少化、产量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

  疫情防控期间,全省能源部门建立了能源生产供应日报告和重大事件、突发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多部门联系协调,推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及时协调解决能源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能源生产供应服务,确保疫情期间不短供、不断供。

  复工复产过程中,山西的煤矿企业遇到了人员严重短缺、防控设施不全和物资短缺、道路受阻生产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不畅等困难,但均一一克服,最大限度地挖掘矿井生产能力保障煤炭供应,其中朔州市通过专列从江苏徐州、山东烟台接回职工逾千人,通过包车接回职工近3000人。

 

  青海

  “微信群”开启政府服务新模式

  能源生产全面恢复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有着丰富的清洁能源。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一大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青海油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于2月10日开工建设,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塔拉滩光伏项目2月13日复工,海南特高压直流工程青海段项目于2月23日开工建设……

  青海是如何做到的?

  这和青海省能源局对复工的及早安排离不开。2月12日,结合青海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共同印发通知,从压实各方责任、做好复工准备、创造开复工条件、加强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统筹项目调度6个方面出台16条措施,对全面推进开复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特别在严格履行返岗人员隔离、施工场地消杀、开复工申请、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开复工。

  复工的前提保障有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青海省能源局还建立专门机制,以摸清底数。与企业建立开复工推进协调工作微信群,让青海省能源局第一时间准确掌握企业开复工推进情况,每日跟踪开复工进展,及时汇总共性、个性问题,为企业答疑解惑开辟线上办公新模式。

  此外,在工作任务重、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集全局之力,专门就推动一季度能源项目的开复工,抽调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先后协调解决企业在开复工期间存在的防疫物资、人员返岗隔离、上游工程设备、地方审批手续等各类问题共40条,确保了项目有序开复工。

  截至3月12日,青海省能源生产得到了全面恢复,累计产煤近57万吨,累计发电量149.96亿千瓦时,累计生产原油46.1万吨,生产天然气12.35亿立方米。建设项目实现有序开复工,2月初以来保持开复工率持续上升的态势。全省能源建设项目共计开复工34项,其中列入全省重大开复项目10项,已开复工9项,占比90%。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首要任务。青海省能源局表示,将从多方面开展工作,包括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全力推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为助推经济恢复贡献能源力量;完成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基地建设任务,确保年底全省总装机达到4049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达到90%以上等,多措并举,消除疫情对全省能源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助力恢复经济社会发展。

 

  河南郑州

  联手阿里云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

  作为全国防疫的标杆,河南郑州率先吹响复工复产号角。3月8日,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宣布复产率已超过80%,生产秩序基本恢复正常。而据统计,目前郑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已达100%,河南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突破90%。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位于郑州郑东新区,共有17.9万名员工,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疫情加速了该集团的数字化进程,目前集团已通过钉钉对返岗职工健康状况“一人一档”式管理,分级核实、汇总、统计、分析、留存、上报员工每日健康信息。

  在这背后,郑州市同阿里云共同建设的数字化防疫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1月23日,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总体要求,郑州市防控办、郑州市大数据局就联合阿里云开发建设了数字化防疫系统,目前已累计42大类、超过1600万条与防疫相关的数据,形成郑州市疫情防控的全闭环数字化综合平台。

  整个系统主要包括发热门诊登记信息系统、医疗物资上报与统计系统、疫情应急智能外呼系统、外来人员健康登记系统、居民小区健康登记系统、企业复工及员工健康登记系统、疫情态势分析系统等。

  针对返城高峰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2月2日,“来郑人员健康登记系统”上线,面向全国返郑人员开放使用。2月9日,上线企业复工及员工健康登记系统,通过发文要求各企业钉钉组织在线,支持企业复工、防疫两手抓。

  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复工复产,阿里巴巴经济体内的阿里云、支付宝、钉钉、达摩院及相关生态伙伴均全力投入。“现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如果没有互联网、物联网、数据技术,还有最新的AI诊断技术,简直无法想象。”河南省政府参事、经济学家张占仓说。

  郑州市大数据局局长郭程明表示,通过与阿里云合作,已建成覆盖全市的交通卡口、居民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健康管理立体化闭环系统,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守护全市人民健康安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多地全力疏通能源复工复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