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1月20日 星期一

鄂托克前旗:

构筑高质量发展的“三色”样本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1月20日   第 16 版)

  位于蒙陕宁三省区交界的鄂托克前旗是一个农牧业为基础、工业占主导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旗晚,底子薄,如何解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动力不强等现实问题,是鄂托克前旗破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党委、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立足全旗,放眼全国,提出了建设“三个中心”、打造“三大基地”的发展目标,全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的“三色”样本。

  蓝色交响:建设鄂尔多斯西部煤炭储配交易中心

  打造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登高俯瞰这灯火阑珊、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你可能不会想到,在远方的鄂托克前旗通过电力外送通道源源不断地把清洁能源送到远在1247公里的山东省。

  鄂托克前旗始终将煤炭清洁化利用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伴随上海庙至山东±800万千伏输变电线路的全线贯通,一个个大项目落地达产。配套的盛鲁电厂项目年内投产,国电双维、长城和神华国能电厂项目进展顺利,煤电联营一体化发展成效显现。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建设了鄂尔多斯西部煤炭交易储配中心,把经过鄂尔多斯西南出口的煤炭转变成商品煤,供给宁东和上海庙两大能源化工基地。配套的9座煤矿已建成6座;累计新增天然气井2300多眼,天然气产量达到290亿立方米;招引储备的碳化硅陶瓷、10万吨活性炭及环保装备制造、煤制烯烃、煤制气等20多个重大项目工作加快推进,绿色循环型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绿色希望:建设面向全国的优质农畜产品交易中心

  打造内蒙古西部优质有机果蔬生产基地

  收获季节,鄂托克前旗高原冷菜基地鲜翠欲滴的红荠兰、红菜苔正发往粤港。2019年,鄂托克前旗依托北纬37°农牧业生产黄金地带的地理及冷凉气候优势,把高原冷菜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建设鄂尔多斯高原冷菜产业示范基地,种植优质蔬菜瓜类达20万亩以上,建设北纬37度经济林,发展林果经济2.2万亩,建成温室育苗基地,蔬菜保鲜库40326立方米、日光温室460栋、拱棚1700余栋,完成育苗3000亩,一户不落地将农牧户联结到产业链上。同时,不断强化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以“i前旗”手机APP移动平台为纽带,搭建起了乡村振兴战略旗、镇、村、户“四级”线上指挥平台,组建了科技服务队,线上线下全程指导农牧民科学种养收销,实现要素配置、产业配套、产品销售、高效服务精准到户,推动了现代农牧业与信息技术高效衔接。成功了举办农商订货大会,形成产地直供、面向全国市场的产品供销体系。

  红色力量:建设内蒙古西部红色旅游集散中心

  打造全国红色培训教育基地

  作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北部屏障,鄂托克前旗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最早建立的红色政权、革命年代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党的民族政策的发源地、民族统战工作的桥头堡。鄂托克前旗深入发掘“红色矿藏”,变红色资源为品牌优势,成功走活了发展一盘棋。

  在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为核心的“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了城川红色拓展基地、城川红色教育集训中心、城川场景式教学馆、民族团结纪念馆、民院文体中心等一批红色项目。目前,全旗共有现场教学场馆9个,理论教学场所4处,体验教学场所8处,实践教学点58个。构筑起了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四段式”培训体系。设置有课堂教学精品课程30堂,现场教学课程9个,体验教学项目80个,基层实践教学课堂10个。系统地阐述了革命战争时期党在蒙古族地区开展民族政策理论研究和民族统战工作初期的实践历程,展示了城川红色老区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构架起了以城川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红色研学体系,成功举办了全市“追寻红色印迹、传承革命精神”研学启动仪式、全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现场会、百家旅行社踩线鄂前旗、第三节全国研学旅行户外教育培训暨交流研讨活动等,承接了自治区内外的党员干部主体培训班次726期,接待研学团队6900余个,培训学员43万余人次,得到了各地学员的高度赞赏和广泛好评。

  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鄂托克前旗敢于突破,勇于变革,因地制宜,以强大的合力推动全旗经济跨越式发展,“三中心”“三基地”高质量发展的“鄂托克前旗路径”,不仅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期许,更蕴含着实现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回答内蒙古县域经济如何发展的生动答卷。

构筑高质量发展的“三色”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