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5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一行在中国驻科威特大使李名刚的陪同下,考察了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以下简称“葛洲坝”)承建的科威特穆特拉项目,指导现场工作。该项目建成后能容纳40多万居民居住,可进一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助力科威特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计划先行 高质高效履约
科威特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准高端市场,全球各国企业在这个舞台各放异彩,项目做得好,是打开机遇的钥匙,做不好是退场的哨声。葛洲坝建设者以高质量商务管理出发,力求高效履约。
70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挖填、3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520万立方米的道路、12万多个预制件、60多万立方米雨水收集系统及400多座变电站建设……葛洲坝建设者需在紧张的工期内完成8个街区约30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施工。一组组庞大的施工“大数据”预示着建设这座沙漠新城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施工点多、面广、量大,工序繁杂,而且该项目地处沙漠腹地,热带沙漠气候下的高温、干旱施工环境让人难以适应。
项目刚开工时,现场存在巨大的石方开挖量,若采用常规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工期时间太久。“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论证后,选择了爆破开挖。”项目经理何伯森说。然而,在中东地区进行爆破作业很难获得政府许可,不仅需要向有关政府部门报批,还得建立标准极高的炸药库,最后炸药及雷管等须特殊指定供应来源。为将工程做好、做精、做细,项目部积极研究对策,经过与当局主管部门不断解释和分析利弊,终于让“爆破开挖”方法成功落地。
不仅如此,通过微差爆破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避免造成噪音污染和人群恐慌,控制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和对现场工作的干扰。同时,大幅提高了单次爆破用药总量,再结合爆破设计方案的优化,极大降低爆破成本,提高开挖效率,缩短了工期,推动项目高质高效文明履约。
项目部始终坚持“科学、高效、精细、严谨”的项目管理理念,深入剖析客观条件,全面分解各项工作任务,以计划为基础,总体布局。通过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做到环环相扣,同时紧抓关键工序,加快现场施工进度。同时,项目施工人员通过积极开展“提高雨水口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等QC小组活动攻坚克难,不仅提高了安装质量、避免了返工,更是加快了项目整体施工进度。
整合资源 探索属地管理
享有“海湾明珠”美誉的科威特,国土面积虽不足两万平方公里,却是一个“漂浮在石油上的富国”。
穆特拉住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海外劳务、物资采购、关键施工设备采购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穆特拉项目像是一艘“沙漠巨轮”,汇集并承载了多个国家的不同资源,在国际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项目部积极向科威特政府推介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中国设备,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推动“中国制造”的雨水收集模块首次走进科威特市场,协同中国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助力穆特拉新城进一步打造“海绵城市”,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在助力科威特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穆特拉项目也不断融合着因工程建设“结缘”的各国海外劳务人员。目前该项目约有6000多名海外劳务人员,项目部高度重视属地化管理,为他们的建设温馨舒适的营地,设置穆斯林、印巴餐厅和专属祷告室。葛洲坝建设者用贴心和暖心,为海外劳务创造了温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他们在这里工作放心、生活舒心。
激励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机制。突出业绩导向,实施具有项目特色的工区、机械队、土建队量化考核,推行外籍操作手奖励机制,提升了施工效率。经过激励机制的“催化剂”作用,现场土石方设备功效平均增幅40%以上,洒水车等设备功效更是提升了一倍。
“这里的工作让我收入提高,在‘多劳多得’的机制下,我每天都充满干劲。”来自孟加拉国的阿尼穆是众多外籍员工的一个缩影,激励机制的推行不仅激发了中外员工的生产热情,更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员工的企业认同感。
在“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片市场、育一批人才”的经营理念下,葛洲坝力争将项目建成优质精品工程,为进一步深耕科威特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