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利用率创近5年最好水平,内蒙古此前的弃电情况得到缓解。”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调控中心新能源处处长杭晨辉日前向记者介绍说。
近日,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走进新国企”活动走进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实地探访新能源消纳和电改进程。
■弃风弃光同比下降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富集。目前内蒙古电力装机总量达到1.25亿千瓦,排名全国第三(第一山东、第二江苏)。其中,蒙西电网装机6966万千瓦,传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60.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9.4%。记者梳理发现,从2006年起,内蒙古风电的装机容量、发电量以及上网电量就长期领跑全国。然而,与装机成绩斐然形成反差的是新能源消纳不畅,曾经,内蒙古长期受困于“弃风”难题。2018年起,内蒙古电力下大力气解决网内“弃风”“弃光”问题,新能源消纳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内蒙古电力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蒙西电网新能源发电量4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4%。其中,风电发电量31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4%;弃风率8.3%,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光伏发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6.3%;弃光率1.01%,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创新消纳机制和模式
弃风率、弃光率同比下降的背后是内蒙古电力深入研究探索新能源并网消纳的技术和途径。
在没有任何参考样本的情况下,内蒙古电力开始在探索市场化道路上摸索前进,创新推出柔性消纳新能源市场机制和模式,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在自愿的原则下参与市场竞争。
内蒙古电力创新开展风火打捆柔性消纳模式,鼓励风电企业参与长协和挂牌交易,在确保风电保障性收购的前提下,消纳新能源装机的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今年10月,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成员已达1820户,风电169家,光伏179家。今年6月,作为国家八个电力现货改革试点之一,蒙西电力多边交易现货交易正式启动模拟试运行,形成了“中长期为主,现货为补充”的电力多边交易新机制。现货市场的优化运行,主要围绕解决地区火电装机大量富余、新能源接纳能力不足等问题为目标,以日前交易为入口,构建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与常规火电之间的协同优化平台,增加新能源消纳。
“早在1989年自治区第一座大型风电场——朱日河风电场并入蒙西电网开始,我们就研究风电运行特性。”内蒙古电力相关人士表示,如今面对远距离、多通道、多落点、大容量清洁能源接入的电网运行格局,内蒙古电力通过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手段,保障电网调度灵活、高效。
内蒙古电力从2010年开始建设投运集发电监视、功率预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弃风电量运行数据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了新能源电站的全自动控制,为新能源最大化消纳提供了技术保障。2015年至今,累计在新能源领域投入科研资金近亿元,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
■优化网架结构助力新能源送出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实施“西电东送”的省区之一。内蒙古电力在全国率先提出“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战略,先后建成了4回路、两个500千伏西电东送大通道,送电能力从5万千瓦提高到420万千瓦,并连续十二年“西电东送”电量稳居全国省级电网之首,至今累计向华北送电4154.3亿千瓦时,向陕西榆林地区送电161.94 亿千瓦时。
目前,内蒙古电力已建成了以“三横四纵”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为辐射的坚强供电网络,蒙西电网连续21年保持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与此同时,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开创了电力走向国际市场的先例,通过6个口岸7条线路累计向蒙古国供电73.92亿千瓦时,并与蒙古国国家电网公司续签为期6年的购售电协议。
在“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电力投资建设多项提高新能源消纳的输变电工程,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送出能力。如白同开闭站500千伏升压工程、察右后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春坤山500 千伏3 号主变扩建工程等。其中500千伏坤德2线、德河2线投产,大幅提升了蒙西电网主要输电断面输电能力,呼包断面由350万千瓦提升至400万千瓦、呼丰断面由550万千瓦提升至630万千瓦,电网东西互济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促进了蒙西电网新能源消纳。数据显示,2018年包头地区风电平均利用小时较往年提升近300小时。220千伏万成功变电站的建成投运,保障了达拉特光伏领跑基地项目汇集送出和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