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论坛精彩发言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2月02日   第 27 版)

  南网数字研究院智能输配电与智慧能源事业部总监郭晓斌

  中电投(深圳)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侯震林:

  恒泰宏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袁烁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吴捷

  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投融资论坛

  南网数字研究院智能输配电与智慧能源事业部总监郭晓斌:

  智慧能源是南网“十四五”工作重点

  南方电网公司在“十四五”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中把智慧能源作为重要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为电网和综合能源提供系统设置、功能运行方面的相应支撑。

  在微电网规划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电网特点、用户、资源等因素,用户分析包括负荷条件、配网条件;资源分析包括当地气候条件、可再生能源类型、空间资源、接入条件等等。目前南方电网已经建成投运微电网群包括4个海岛微电网:东澳岛微电网、桂山岛微电网、大万山岛微电网和担杆岛微电网,其中东澳岛微电网为国内首个兆瓦级离网型海岛智能微电网项目,4个微电网均为海岛离网型微电网,解决海岛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

  在优化综合能源规划方面,由于需要考虑热负荷需求和冷负荷需求等因素,所以比微网边界条件要更复杂,从园区来看,可以通过分布自治系统实现能量管理系统有序调整,具体目标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做分析和决策。为支持智慧能源发展,目前南方电网已确定了20个智能电网示范区,大部分示范区都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

  中电投(深圳)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侯震林:

  横琴为综合智慧能源“打样”

  据统计,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国内人均资源储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因此打造创新型能源发展模式的“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政策文件,明确加强研究大容量储热(冷)技术、加强区域供能应用推广,推动能源管理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区域综合能源装机容量大于160万RT(冷吨),总供冷建筑面积超过8000万平方米,年规模约59亿kWh,规模仅次于北美地区。国内在建和投运的大型综合能源项目已超70项,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就是“珠海横琴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此项目实现了能源的四级利用:第一,利用天然气燃烧发电(一级利用);第二,烟气在余热锅炉内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再次进行发电(二级利用);第三,蒸汽经管网采用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制出6℃冷水(三级利用);第四,溴化锂85℃凝结水和补充蒸汽加热,供65℃生活用热水(四级利用)。其中电、热、冷多联供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75%以上。“珠海横琴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具备规模大、技术全、高可靠、效率高、效益好的优势,为横琴自贸区提供了综合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横向“电、热、冷、气、水”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生产协同、需求协同以及生产和消费的互动。

  恒泰宏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袁烁峰:

  能源互联网是建设智慧园区基础支撑技术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指出“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实现能源供需数据有效贯通和各类用能设备智能管控,促进冷、热、气、电等多能互补和协调控制,提高用户能效,降低单位产值平均能耗。”技术和经济下行压力倒逼存量园区急需智能化改造提升园区能效。智慧园区提倡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整合园区信息资源,提升对园区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综合能源技术在园区中已初步实现。

  目前在园区面临着四个难题:第一,信息孤岛自治,难以实现综合控制、信息共享;第二,数据存储、利用率低,数据资源流失情况普遍,难以对园区实际工作形成更有价值支撑;第三,能效管理提升难,在不影响园区客户体验的前提下,让能效管理目标真正落地,产生能源效益;第四,改造施工难度大,传统施工需要额外布线,改造难度大,施工周期长。

  在解决智慧园区方案中一共分三大模块:第一是智能安防;第二是智能设备;第三是智能服务。目前智慧园区建设领域已经进入存量建筑智能化改造阶段,“蓝海”阶段机会较多,但是客户少量、多样、变化的需求如何被满足,是企业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未来的智慧园区建设,能源互联网技术是最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能效提升是敲开园区管理者大门的最有力工具,末端用户的智慧化能源管理,将明显减少碳排放量。

  (张金梦/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论坛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

  澳门应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特色示范中心

  在绿色金融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通过绿色金融合作,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确保大湾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实现互联互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引领绿色金融国际标准等。

  澳门在回归后的20年中,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如何对澳门角色定位?我认为,澳门应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特色示范中心。

  为此,个人建议,一是建立中国-葡语国家绿色金融交流示范平台。建立中国—葡语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所、中国-葡语国家绿色信贷交易中心、中国—葡语国家绿色金融信息交流中心,定期召开中国-葡语国家绿色金融论坛;二是建立绿色融资租赁平台。大湾区以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装备制造及产品应用等均高度契合融资租赁行业属性,近水楼台的绿色租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澳门财富集中度高,可为融资租赁资产及产品交易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支持;三是打造绿色资产理财服务平台。澳门可充分发挥其财富集聚优势,设计挂钩大湾区绿色资产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拥有的丰富的华侨资源,打造面向华人华侨的绿色理财产品,也将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四是建立绿色彩票买卖市场平台。可面向大湾区乃至全国发行绿色彩票,进而拓展到葡语国家市场,再进一步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彩票买卖市场。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吴捷:

  澳门绿色金融发展

  视角应更宽广

  首先,从法律角度看,要加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实现从无章可循到制度完善,从无意识到自觉遵守。同时,推进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香港和广州等城市)法律法规的对接,避免不同地区法律法规不一致导致的矛盾。

  其次,倡导和支持民间(环保)组织发展。比如,努力提高民间组织在政治层面上地位,赋予他们更大作用空间。同时需要投入资金资助民间组织的运营,澳门金融管理局在此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最后,希望企业和企业家努力提高自身的环保、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认识水平。还可以尝试投身于环保、绿色和可持续的金融商业,不局限与博彩、款客服务,也不局限于文化创意创业、中医药、芯片开发等。从着眼于个人利益上升为立足于澳门和粤港澳大湾区长远发展的视角。因为澳门的平稳和长远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澳门自身的发展,也同时取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全球的经济和贸易情况等。最后,要加强本土和跨地区的合作,特别是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合作。

  (张胜杰/整理)

2019年国际清洁能源年度企业、人物揭晓(澳门回归)
论坛精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