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石化赤子情(“筑梦石油人”系列报道)

——记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强

本报记者 李玲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2月02日   第 14 版)

  张强自己也没想到,出生在农村的他会与石化行业结下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先进工作者、中化集团劳动模范、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尽管集这些“耀眼”的标签于一身,但记者在中化能源大楼的办公室见到张强时,却是一位爱笑、充满亲和力的睿智中年人,或许这就是技术人身上特有的质朴!

  基层走出来的工程师

  1989年,张强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加工专业毕业进入燕山石化,成为一名普通的操作工。

  “我记得那会儿全球石化行业正迎来大发展,但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很多炼油的核心技术都靠引进。而且外商卖给我们的都是落后两代以上的技术,价格还很贵。那时深切地体会到技术受制于人、被卡脖子的难受。”虽已年过五十,但谈起曾经,张强仍记忆犹新。

  作为石化行业的一员,彼时的张强深深感受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想为振兴我国石化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基层,一天到晚和设备打交道,张强对现场的工艺流程非常熟悉。那时我国催化裂化生产的干气(C1、C2组分)直接被当做燃料烧掉,价值很低。但张强注意到,干气里其实含有低浓度乙烷和乙烯,若能将乙烯回收,同时乙烷回收后制乙烯的收率也非常高,对解决当时我国乙烯料短缺的问题有很大帮助。于是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催化干气提浓乙烯料的技术路线,在燕山石化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多次现场试验,最终成功,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石化行业的一员,有幸做成这件促进行业发展的事,非常开心,其他都是次要的。如今这项技术已成为我国石化加工流程的标配。以我国1.8亿吨/年的催化裂化加工量计算,可年产400万吨乙烯料,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每年能带来超过250亿元的经济效益。”张强说。

  除此之外,在燕山石化期间,张强还作为主力参与了其他多个科研项目,并获得中石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对推动我国石化行业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勇担使命的开拓者

  2006年,中化集团开始筹建泉州石化项目。在张强看来,泉州石化作为中化集团战略转型的重要项目,地理条件优越,非常有潜力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石化基地,但筹建初期,却非常缺乏人才。面对家人和石化行业发展的两难抉择,张强再三思虑,最终怀抱着创业梦想加入泉州石化项目的建设中。

  初离开北京时,张强告诉妻子和年仅5岁的儿子:“就去三年,三年项目建成后,我就回来了。”

  然而,创业并非易事,要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成世界级的炼化基地,谈何容易,仅设计阶段就困难重重。经过一次次的方案探讨、一个个的不眠夜,最终张强找到了曾经设计国内第一套连续重整装置的华陆工程公司,为解决设计资源问题打开了突破口。随后,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炼油、化工行业设计资源的密集调研后,提出了全面解决设计资源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论证。

  2011年,泉州石化项目开建,项目从打桩到建成仅用了22个月。2014年1月,由张强负责装置试车开工,并一次开车成功。“我们装置运转起来后,连续三年半的时间里,没有停过一次,装置负荷也提得很快,第一年是80%,后边都是106%的负荷,是全国负荷率最高的,整个工厂各装置配套得非常好。”谈起自己一手建成的项目,张强充满自豪。这个项目也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

  在张强的带领下,泉州石化已成为一家集石油炼制、仓储、运输为一体的大型炼化企业,现有原油加工能力1200万吨/年,自有码头总吞吐能力3170万吨/年,是亚洲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炼化及石油化工基地之一。

  拥抱潮流的创新者 

  今年以来,随着大连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相继投产,给传统炼化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但在张强眼里,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几个大型民营石化项目的投产,对于促进中国石化行业的技术进步、管理进步以及整体竞争力的进步,是非常利好的。它就像一条大鲶鱼,逼着我们其他的企业改变、跟上。”

  “我国现在炼油产能有8亿吨,但是先进产能占比不高。所谓先进产能,是指物流条件好、基地化、规模在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化一体化产能,这样的产能占比不到三成。产能在500万吨/年以下的单一炼厂的能力占到全国炼油能力的20%,这些低效的产能,将来会被淘汰。”张强说。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对以泉州石化为核心打造的中化专属石化园区的未来发展,张强也充满信心。

  “中化泉惠石化园区占地面积33.8平方公里,和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区面积一样大。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这里打造成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园区,发展全产业链,做强芳烃,做精乙烯,做优炼油。”张强说,“同时,我们还要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加大科研的投入,以科技力量的驱动,解决我国化工新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如今,泉州石化二期乙烯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投产在即,三期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前期工作,中化能源泉州基地产业蓝图正缓缓铺开。

石化赤子情(“筑梦石油人”系列报道)
资讯
扬子石化多举措保装置中交(图片新闻)
科技创新为生产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