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东西南北,不知道白天黑夜,连新鲜空气都是稀缺物。”——在地下约50米深处的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引水工程(以下简称“南渡江引水工程”)中部供水线路输水隧洞施工现场,有一群人夜以继日、一米一米地掘进,一干就是4年。
日前,南渡江引水工程中部供水线路输水隧洞进、出口段开挖完成11630米,仅剩1330米即可贯通,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以下简称“葛洲坝集团”)即将在2020年上半年,筑通椰城的“地下血管”。
PPP牵绳 政府企业擦火花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支点城市、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核心城市,海口正迎来发展“黄金期”。但长期以来,市内河流枯水季流量不足,桎梏着前进的步伐。
由此,南渡江引水工程应运而生。该工程线路长50.34公里,年均引水量3亿立方米,是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海南省和海口市“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改善海口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灌区缺水、五源河等区域防洪排涝问题。
据葛洲坝(海口)引水工程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徐伟介绍,南渡江引水工程是海南省首个大型基础设施PPP项目,采用“BOT+施工总承包+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运作模式,也是葛洲坝集团通过PPP模式持有的第一个项目,更是该公司转型升级的标杆工程。
政府搭台,央企唱戏。“按照项目序时计算,南渡江引水工程每月可完成1亿元的投资,这种速度前所未有。”海口市水务局相关人员表示。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海口市政府成立了专项小组,每月督导建设进度,建立了征地协调沟通联系机制,还组建了微信群,定期发布信息、解决问题。
“以前,政府做完前期工作后,施工队伍才进入项目。现在,社会资本和政府作为伙伴,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南渡江引水工程运营期长达30年,工程质量、良性运营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PPP模式带来的改变,徐伟感触颇深,“‘投资融资、设计施工、持有运行’一体化的PPP模式,使企业得以全产业链参与工程建设,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因地制宜 “上天入地”有绝招
如何把南渡江的水,引到几十公里外的海口市区、产业园区和羊山地区?“因地制宜。”总承包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程想军给出了答案。
目前,南渡江年均河道水深为11-12米,南渡江引水工程首部取水枢纽东山闸坝建成后,可提高到约15米,从而保证东山泵站能够顺利将水送往下游。
与此同时,南渡江引水工程线路还采用了箱涵、渡槽、隧道三种方式,因地势从高到低架设输水管道,节省了大量动力能源,并减少占地约2800亩。
“这条渡槽截面宽4.4米,高3.45米,汽车开进去都绰绰有余。”望着2.3公里长的中西部供水线路渡槽,程想军说,为减少水蒸发,并防止杂物入槽造成水源污染,渡槽采用了全封闭式架空设计。“渡槽共155节,节间用橡胶止水带连接,配合盆式支座支撑,底部留出伸缩缝,用来缓解槽身热胀冷缩和水压震动。”
引水输水隧洞全长12.96公里,设计流量为8.2立方米/秒,包括隧洞进、出口段及7条支洞,全程为无压洞型式,城门洞型断面最大开挖断面宽4.2米、高4.6米,全断面使用4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衬砌。
在支洞施工现场,风钻队打孔、爆破手炸洞、清运队搬运、“一衬”支护、“二衬”浇筑,不同专业的队伍协同作战,将整条地下隧洞连成一条完整的输水管道。
据总承包项目部隧洞工程处处长罗成介绍,受围岩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施工中出现了水淹、突水突泥、顶拱坍塌、隧洞冒顶、地面沉降等问题,只能通过灌浆一段再开挖的方式,每天艰难推进一至两米。
在全长2000余米的3号支洞洞口,鼓风机不停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抽水管也不断向洞外排水。“这是施工难度最大的支洞。”罗成指向附近,洞顶及两侧岩石里的水不停外渗,俨如一个“水帘洞”,积水最深处已没过膝盖。“65名不同工种的工人要24小时轮流作业,一直抽水,等水位降低后堵住水源才能继续施工。”
水岸融合 人水共生一道景
在东山闸坝右岸,两堵混凝土墙组成一条狭长的水道,水道上游一端还有两座小型闸门。
“这是方便南渡江下游鱼类前往上游的生态鱼道。”项目部东山工程处现场负责人邱志安介绍说,该鱼道长63米,两处闸门出口水流速不同,以适应不同鱼类的需求。细心的建设者们还为鱼类开设了“育儿所”——占地约80亩的鱼类增殖站,以保持南渡江生物的多样性。
“两年前,五源河的规划还是水利工程,如今却成为了融合生态修复与水利工程的湿地公园。”程想军表示,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南渡江引水工程子项目之一,由原计划的综合整治工程升级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将城市更新、水利工程、湿地保护和海绵城市的理念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生态治水,构建水岸融合的生态景观点。
“东山闸坝和东山泵站虽然已经建完,但还要结合公园式堤坝和生态修复的理念,进行美化绿化。”程想军说,项目部在设计时专门做过景观考查,发现海南火山石在石山地区应用普遍,火山石可用作大坝的外墙装饰,打造成南渡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