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老张其人(最美扶贫能源人)

——精准扶贫19载,还希望在扶贫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胡学萃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1月18日   第 28 版)

  张雷威

  2015年6月,老张到龄退休了。

  说起老张,在陕西省榆林市无人不知。老张名叫张雷威,1955年生,陕西米脂人,1972年参加工作,曾经担任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工会主席。从2000年起,老张连续扶贫19载,分别在陕西神木、吴堡、米脂等6个县区、19个乡镇为56个村共计12000多村民开展扶贫工作。19年来,张雷威获得荣誉无数,但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得上老乡们亲切地唤他一声“老张”来得畅快。

  2016年年初,榆林市委对全市第一书记进行调整,老张因为年龄过大,退出了第一书记序列。当李站村的乡亲们知道他不再来扶贫时,70多户村民联名写信给米脂县政府,摁下红手印请老张留下来。米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迅速征求老张的意见,老张自然是乐此不疲。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无功少过安然退,品茶戏孙享天伦,精准扶贫事未竟,脱贫攻坚再上阵。”就这样,老张又回到了村上。

  2002年,老张第一次来到神木县芹菜沟村时,当时乡亲们对老张不信任的眼神至今历历在目。当时的村干部就不屑地对他说:“你能办什么事,你只要给我们留一点钱,你可以不来驻村。”老张也不答,一声不吭地把村里的小学校粉刷一新,换玻璃、盘土炕,给村里买回来枣树和杨树苗,就组织村民栽树。老天爷也和他作对,栽树的日子赶上沙尘暴,风沙刮得天昏地暗,村民们缩在村委会议论纷纷。老张的倔脾气一上来,十匹马也拉不回来。他毅然决然地咬紧牙关,灰头土脸地带着村民集体劳动,冰冷的沙子打得脸生疼。村里人心里有杆秤,看他这个架势,嘴里的话变了:“扶贫的老张是个实干家,是个干事的人。”一年光景下来,村里人遇到婆媳不和、妯娌矛盾,甚至进城看病,第一时间总来找老张。老张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人。

  2007年,老张在吴堡县担任挂职副县长,这一干就是5年。有一年夏天,为着力解决村民守着黄河没水吃的问题,县里一下子开工了三个村的水利工程。有一天老张去工地,晚上走山路,不小心绊倒,差一点滚下悬崖。很快,老张被司机送往榆林二医院,这才发现脚上多处骨折,腿脚肿得裤子都换不下来,医生只好用剪刀把裤子剪掉才打上石膏。因为心里实在放心不下在建的工程,趁老伴出去买菜的当口,老张拄着双拐让司机扶他下楼,又跑到村里的工地上,气得老伴两个多月不和他说话。

  2008年的正月初八,天空还飘着雪花。老张拄着拐杖来到吴堡县县委书记王勇的办公室报到,说:“王书记,我们电力扶贫团今年9个村的扶贫项目,我已调研完毕,来给您汇报。”王书记特别感慨:“你是挂职副县长,又是老同志,脚上的伤还没好,冰天雪地的,你咋就这么急呢?”

  老张说,扶贫需要责任心,更需要的是创新。从参与扶贫工作以来,每到一个新的贫困村,老张必须进家入户,到田间地头去做调研工作,一来二去,他总能找出脱贫解困的好办法,成了名副其实的“点子大王”。

  2002年的神木县亲寨沟村,村里人习惯养骡子,骡子力量大、拉车耕地都行,但是一头好骡子用个6、7年之后就不值钱了。因此,老张建议村里改喂母牛,耕地拉车慢是慢了点,但每年可以生产一头小牛,每年增值4000-5000元。后来村里听老张的,改养母牛,果然,传统习惯的改变带来了村民收入的增加。

  2012年在吴堡县的深砭墕村,老张发现7个养羊户喂的都是本地长角羊,一只羊只能生产3两羊绒,于是老张从辽宁带回4只优质白绒种羊。俗话说,母羊好好一窝,公羊好好一坡。4只种羊改变了7个养羊户的生活面貌,平均产绒率达到了1斤。有记者来村里采访,村民侯爱莲逮着记者高兴地讲:“我从2010年到2016年,每年收入都在12万元左右,养大了4个孩子,盖起了7孔新窑,全村由不到300只羊发展到1200多只羊。”

  因为老张点子多,经常有年轻的驻村工作队请老张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于是老张就召集了一帮热心公益事业的各行业劳动模范,成立了“金点子”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发扬众策众智的团队能力,服务于驻村工作队,服务于脱贫攻坚的贫困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心尽力。

  除了带领乡亲们致富,因为信任,老张也成了村里人能说心里话的知心人。有一年在米脂县寺沟村扶贫时,老张认识了村里的石匠刘师傅,他手艺好、人也厚道,远近的邻里都愿意找他来做活。当时刘师傅的女儿正在上大学、后半年还要筹划着给儿子娶媳妇,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刘师傅突然患上了中风,半身不遂。活干不了,家里的地也没有人耕种,全靠老婆伺候,这场突如其来的病如晴天霹雳,打碎了一家人的幸福梦。老张下乡到他家探望时,只见刘师傅手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拿出安眠药,抽泣着对老张说:“张先生,我不想活了,我活下去会把这一家人会拖垮的。”老张也动容,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场疾病把七尺男儿给生生逼上了绝路哇。老张苦口婆心给他做思想工作:“你一时的解脱留给家庭的是难以愈合的创伤,现在医疗技术那么发达,你肯定有希望恢复健康的。”听了老张的劝慰,刘师傅紧锁的眉头才渐渐地舒展开来。老张赶紧拿出手里仅有的2000元塞到他手里,并答应每年再帮扶他1000元。回去之后,老张又联系了乡政府和民政局,请他们一同协助帮刘师傅渡过难关。3年后,刘师傅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抱上了大孙子,女儿也参加了工作,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笑逐颜开,圆了幸福梦。

  老张说,每做一件好事善事,每帮助一个人,他自己的心里也是满满的幸福,扶贫是付出也是收获,但老张唯一愧对的,就是家人。早在女儿刚上初中时,老张就答应过她带她出去旅游,但是直到女儿2018年嫁人,这个诺言都没有兑现。2017年,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入户填表夜以继日,老张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有一天他给家里打电话,电话那头刚刚满3岁的小孙女拿着电话问:“你是谁呀?”老张听了直抱怨:“你咋连爷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呢?”小孙女半天不吭气,然后慢慢地说:“那你为啥老不回家呀?”老张一时无言以对。这些年来,孙女发烧不在家,老伴住院也顾不上回家,村里的老书记都说:“你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啊,靠不住,但你是咱们全村人脱贫致富最好的顶梁柱。”

  对自己干了19年的扶贫工作,老张没什么漂亮话,他只说:“只要组织需要我,村民需要我,我可以把扶贫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以电为媒 鼓起贫困户的钱袋子
老张其人(最美扶贫能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