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关注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1月18日   第 12 版)

  中国核共体核损害

  赔偿应急响应平台发布

  本报讯  近日,中国核共体在北京举办中国核保险共同体20年发展高峰论坛。在我国涉核立法建设研究、商业保险参与国家核事故应急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核共体当日发布“中国核共体核损害赔偿应急响应平台”。该平台通过地图可视化、数据空间化等新技术,将国内运行核电站80公里半径的人口、产业、环境资源等数据与核事故后果评价系统输出结果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对核电厂发生重大核事故造成的损害进行模拟评估,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动员核共体29家成员单位共同为事故损害赔偿处理提供支持,是国内首创、集核事故损害赔偿评估和应对于一体的平台。

  信息显示,20年间,中国核共体成员公司从成立时的5家发展至29家,境内业务承保能力居全球第二;搭建了科学的核巨灾保险运作与管理体系,保障对象可覆盖核工业全产业链与核技术利用的各细分领域,包括核燃料循环前端、在运核设施、放射性废物储存、处置等环节,保障时间跨度近百年;保险保障与风险管理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在运核电机组、相关核设施和核活动,为价值高达8000多亿元的核财产提供保障。

  中国核共体主席、中再集团董事长袁临江辞时指出,通过20年发展,中国核共体成长为我国保险共同体标杆,成为保险同业精诚合作的典范。他倡议,借鉴中国核共体成功经验,在监管部门指导下,针对“一带一路”、网络安全等重大特殊风险领域建立更多共同体,充分发挥再保险的关键作用。

  “中国核共体20年来为国家核领域的法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核安全法》制定提供了积极支持。目前我们需要加快推进核损害赔偿立法进程,这对于国家核领域法治建设、保障国家核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平正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表示。

  国家核应急办副主任姚斌指出,核应急管理离不开灾害赔偿,巨大灾害赔偿离不开中国核共体,要积极研究中国核共体的涉核保险问题,积极解决核能设施应急计划区内的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中国核共体在此方面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何巩缇)

  

  中广核携多项重大

  科研成果亮相高交会

  本报讯  11月13日,中广核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三维协同设计与管理平台、海上风电、等离子危废处理、电子加速器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其中,华龙一号三维协同设计与管理平台是首次亮相高交会。

  据了解,华龙一号三维协同设计与管理平台包含三维协同设计子平台和设计管理子平台两部分,前者实现了核岛土建、设备、管道、通风、托盘、仪控和各专业支吊架等的三维布置协同设计功能,后者实现了设计全专业、全过程的业务管理。该平台对核电设计的质量、效率、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并极大促进了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目前已在多个中广核在建项目及合作单位全面应用。

  截至目前,中广核在国内已储备海上风电资源超1310万千瓦,在建项目容量93.4万千瓦,今年年内预计新增开工项目超240万千瓦;已建成国内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废水示范工程,位于广东江门的世界最大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单体项目及新疆伊犁的全国首个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

  中广核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十三五”期间,其保持科研投入增长趋势,近三年科技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4%。目前,该公司已创建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研发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科技研发涵盖核电、核燃料、新能源和核技术四大业务领域,涉及核电型号研发,核燃料组件开发,核电工程、运营、延寿、退役关键技术,核燃料开采及先进太阳能、风电、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蔡鹏飞)

核电艰难探路市场化
关注
华电莱州第四台百万千瓦煤电机组投产(图片新闻)
水电发展已降速 坝工关注点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