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未来科学城开辟绿色“能源谷”

■本报实习记者 齐琛冏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1月04日   第 27 版)

  未来科学城沙盘

  乘坐氢燃料电池大巴前行,金黄的树叶和依然碧绿的草坪映入眼帘。发源军都山麓的温榆河似绿色飘带,酝酿着高科技创新的火花,这就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

  从2009年的京北四座宁静的村庄,到如今聚集十余家央企科研中心,十年间,未来科学城已经成为北京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之一。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主任助理石志国介绍,根据未来科学城新版规划,今后将进一步围绕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三大核心领域,区域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容到170.6平方公里。其中东区正在盘活存量资源,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

  研发机构集聚,能源生产和消费均低碳智慧

  在科学城东区,国家电网公司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能源创新园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等央企科研机构纷纷落户。“在能源产业领域,未来科技城东区集聚了14家央企研发机构,国内所有能源大型企业几乎都在未来科学城建设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让‘能源谷’成为了全国顶尖能源科研机构集聚地。”石志国介绍。

  能源技术创新是未来科技城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今年6月,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鞍钢未来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新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至此,未来科学城院士专家工作站已达7家。

  据了解,在清洁能源领域,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主要集中于核能、太阳能和氢能三方面,此外还有储能技术、新兴的能源互联网,共同构建了未来先进能源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

  作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未来科学城不只是低碳能源的研发生产地,其本身也是低碳能源的使用者。

  记者在未来科学城展厅注意到,城区的低碳能源供应以热电冷联产为主,促进常规能源的梯级利用和高效利用,推广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地热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使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100%。此外,绿色建筑也做到了“100%”:采用国内外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构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其中能通过绿色建筑新型认证的建筑面积超过40%。

  高效分布式能源成未来方向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未来科学城,感触非常深刻,‘能源谷’的打造确实需要智慧,用新技术来解决传统问题。能源行业其实是传统行业,但是怎么把传统行业加入新的智慧是门学问,希望未来科学城能够引领我国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方向。”R20国际区域气候行动组织中国区总裁程裕富提出了自己的期待。

  谈起在未来科学城最有前途的“未来”能源,程裕富非常看好氢能:“广东佛山、江苏等地在氢能发展走在国内前面,希望这些比较好的模式能被带到未来科学城。”

  在能源消费方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晓丽提出,未来科学城采用冷气电联供的利用效率是很高的,但是如何继续提高效率,降低价格,目前还有困难。分布式能源如果自用不完,又不能外送,利用效率就低,这就制约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她表示,不同能源的协同利用,以及能源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同,都是城市能源发展中要考虑的问题。 

  对此,赵晓丽表示,高校有着科研优势,可以利用模型计算在不同的情形下,未来不同类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最优比例。高校还可以通过企业调研,发现在未来推动分布式清洁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政策建议反馈给有关政府部门,帮助解决区域问题。

中国经验增绿“一带一路”
电动化+可再生能源成就低碳交通未来
未来科学城开辟绿色“能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