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基铭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在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拥有四十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长期的石化工程建设实践中,他提出了适合中国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管理模式,以最短的时间、最节省的投资,建成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单系列最大炼油及当代世界级乙烯工程。他是中国石化大型装备国产化的杰出推动者和重大贡献者,推进了中外合作开发和推广应用大型乙烯裂解炉和分离技术,组织了大型关键设备国产化攻关,实现了国产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和乙烯压缩机、加氢反应器等重大石化装备的首次工业应用,开创了国内成套技术进入当代世界级大型石化工程的先河。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建筑节能、城市能源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两项(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集中供热系统的在线性能识别和优化控制,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软件DeST),和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7项(建筑热环境随机分析、地铁环境控制、民用建筑能耗标准、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楼宇式吸收式换热器等)。系统地提出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路径和政策机制,并持续13年主持出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提出温湿度独立的空调系统新模式并系统地主持研发了相关的系列设备,改变了空调系统形式;提出北方地区以热电联产和低品位工业余热为主的清洁供热模式,并从基础理论、关键设备、系统流程等全方位建立了这种新的集中供热方式。
李立浧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以国家战略为己任,从事电力研究与建设50多年,长期从事电网建设,研究领域包括电网工程、直流输电和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是我国电力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他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能源电力转型升级、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创造我国和世界电力建设多个第一,被誉为“我国直流输电第一人”,带领团队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为我国直流输电技术引领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俊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主要从事炼油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上世纪60年代设计成功我国第一套流态化催化裂化工业装置。80年代指导设计成功我国第一套同轴式催化裂化工业装置,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后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持续改进,取得良好成果。陈俊武创造性地提出了快速床—高速床串联操作的再生方式,并在公司设备研究所进行了大量的流态化试验,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这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成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他投身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七十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周孝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开创研究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开发应用潮流和稳定计算程序,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自主研发了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PSASP),提出用户自定义建模、复故障数学建模和直流输电系统建模方法,广泛用于全国电力系统。主持了超高压输电可控串补的FACTS技术研究,并首次用于220kV和500kV可控串补工程。主持了“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研发。提出采用先进的机群架构和分网并行算法,创新研制出高性能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ADPSS)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他先后提出三代电网和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概念、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为国家制定中长期能源电力发展目标和政策对策提供咨询建议。
刘吉臻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研究,带领团队攻克了行业发展面临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具有开创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研发了我国第一套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我国最大容量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他主持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开展燃煤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创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出版《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等学术著作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为我国核武器和高能激光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能源战略研究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主持了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和几个能源重大工程的战略咨询。提出了以“节能提效是我国能源战略之首”等六个子战略构成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能耗、排放空间密度”“两类发达国家”“低碳能源三匹马”等系列创新思想,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了第二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研究,参与了国家2020、2030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的论证。
陆燕荪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他是我国机电工程领域的泰斗,对于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机电行业发展、学术科研、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均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致力于电力设备制造的管理工作和企业的战略管理,对机械工业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有很深的研究。参与领导了20万kW电站锅炉和重型石油化工容器的研制。参与组织了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采掘设备等国家大技术装备研制的实施式作。
欧阳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我国核电技术由零的突破到走向世界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核反应堆和核电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他是中国第一座军用生产反应堆总设计师,该反应堆为核事业生产了最重要的装料钚-239和氚,为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第一座自主创新设计建成的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该核电站于199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的重大突破,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他是我国总承包援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总设计师,该电站是我国最大的高科技出口项目,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为国家赢得了声誉,欧阳予被誉为“中国核电之父”。
谢克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和能源发展战略科学家之一。他长期从事煤化工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战略规划研究,在煤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反应性的关系和调变、依据煤气化规律优化脱硫净化技术、等离子体煤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他的组织、培养和领导下,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创造能力的煤科学与技术的研发团队,先后完成国家和国际合作重大、重点项目100 余项,其中不少成果已获得应用和工业化。近30年来,共培养能源化工领域70余位博士、7位博士后人才。
薛禹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主持研制并投运了世界上第一套特高频继电保护装置,解决了当时上海最高电压等级220kV环网中,过江电缆与架空混合线路的特性阻抗极度失配而无法配置主保护的难题。他发明了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理论及方法,突破了高维非自治非线性动态系统稳定性理论的世界性难题。多年来,他持续推动WARMAP的深化创新,全面实现了电力系统广域的监测预警、动态分析、保护和控制功能,在国分省各级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覆盖了4/5的省级以上电网。该系统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抵御偶然故障演变为大停电灾害的能力,建立了该领域中国独有、全球引领的全面优势,对保障中国电网从未发生系统范围的大停电做出重要贡献,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