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丰碑”人物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9月23日   第 26 版)

  王全国(1919-2015)

  王进喜(1923-1970)

  李四光 (1889-1971)

  闵恩泽(1924-2016)

  张霖之( 1908-1967)

  侯祥麟(1912-2008)

  高杨文(1917-2004)

  康世恩(1915-1995)

  潘家铮(1927-2012)

  (共9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全国(1919-2015)

  曾任广东核电合营

  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最大中外合资项目——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直接领导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及安全稳定运行,成功实现了我国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高标准起步,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高水平发展,并创造了一套核电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的标准体系;开创了中外国际核能合作的先河,为我国核电行业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我国核电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核能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和后来者的带领下,中广核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及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

  王进喜(1923-1970)

  曾任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他舍生忘死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劳动者奋勇拼搏,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李四光 (1889-1971)

  原国家地质部部长

  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深刻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

  闵恩泽(1924-2016)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20世纪60年代主持开发了制造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的混捏—浸渍新流程通过中型试验,提出了铂重整催化剂的设计基础,研制成功航空汽油生产急需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主持开发成功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非晶态合金等新催化材料和磁稳定床等新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1995年,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策划指导开发成功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生产的成套绿色技术和生物柴油制造新技术。

  张霖之( 1908-1967)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

  他为我国机械和电机制造工业,特别是为煤炭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开拓性贡献,被誉为“新中国工业部门的优秀领导人”。他在任煤炭部部长期间,组织了全国范围的找矿运动。调动全国几十万矿工开发建设了西南、西北煤炭基地。他领导煤炭工业部制定了煤炭工业调整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对采掘严重失调的矿井进行调整,采掘关系紧张的状况得到扭转。他通过整顿劳动组织,把精减下来的人员充实到煤炭工业第一线,为国家节省了大批资金,同时也为安置煤炭企业剩余人员,发展多种经营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他结合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煤炭工业具有深远影响的“四化”方针。  

  侯祥麟(1912-2008)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从实现航空煤油国产化,到“两弹一星”特种油品的研制成功;从上个世纪60年代“五朵金花”的迎风怒放,到80年代新“四朵金花”的娇娆盛开,侯祥麟为新中国石油石化事业的成长和发展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他是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组织领导和指导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家填补了石油石化领域的许多重大科技空白,解决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事关国家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建议。他不仅在石油石化科技进步与发展方面组织和领导了大量独创性、关键性的研究和工作,更在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形成上起了重要作用。

  高杨文(1917-2004)

  原煤炭部部长

  他提出了改革领导体制、调整产业政策,搞活整个煤炭工业;探讨和扩大煤炭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改造发展地方煤矿等一系列具有改革精神的具体措施。他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恢复煤矿安全生产秩序,改善技术装备,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建立了煤炭部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建立安全监察制度,要求各省局、矿务局都成立安全监察局。他主持制定了煤炭系统全员培训规划,各类技工学校、培训中心和业余培训学校纷纷建立,大量干部、工人接受正规培训,并成立了煤炭高等教育委员会。 

  康世恩(1915-1995)

  国务院原副总理、原石油工业部部长

  他在长期领导石油工业的过程中,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中国的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善于把石油科学的一般原理和中国地质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石油地质、油田开发的理论和应用科学。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住帐篷,战严寒,带领几万名会战工人,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和“三老、四严”作风,敢打硬拼,艰苦奋斗,开创了陆相地层寻找大油田的先河。先后参与领导和组织指挥了克拉玛依、大庆等十大石油会战和其他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对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潘家铮(1927-201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中国水电事业的当事人。以开发水电、实现西电东送为平生夙愿。作为知名的水电工程专家,毕生从事中国的水电建设和科研工作,他参与的水电工程不计其数,先后参加和主持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锦屏、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参与乌江渡、龚嘴、葛洲坝、凤滩、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指导龙羊峡、东江、岩滩、二滩、龙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三峡大坝的总设计师”等。他致力于创造性地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设计问题,所提出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在水电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丰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