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暖“小家”照“大家”

■赵紫原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9月23日   第 19 版)

  “好了!”话音刚落,漆黑一片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拥军里社区的灯重新亮了起来。这两个字,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说了31年。在大雨磅礴的泥潭里,在大雪纷飞的寒夜里,在近四十米的高空铁塔上,在大街小巷的社区间……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两鬓斑白的“蓝领工匠”,张黎明绘出了绚烂的人生轨迹。

  扎根基层三十余载,张黎明觉得巡视、抢修都是快乐的事,而这份快乐的“法宝”,就是坚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1987年,18岁的张黎明走进天津塘沽供电局线路运行班,开始了风里来、雨里去的高压巡线工作。有一年夏天,塘沽连下多天暴雨,郊区农户大面积停电。“小张”跟着老师傅,踩在泥水里,顶风冒雨查找一个又一个故障点,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当他们抢修完最后一处时,一片金红色的晨曦已露出天际。就在那一刻,张黎明联想到自己名字的寓意,并在心里告诉自己:“巡线工作是一份关乎千家万户的责任。”

  张黎明善于把小事情做好、做强,做到人的心坎里。因为,老百姓的“小家”就是他眼里的“大家”。

  塘沽街道新城家园社区居委会主任何丽与张黎明相识多年,熟悉这位“师傅”的很多事迹,比如那年送陈雨兰大娘去医院的故事——

  “张师傅,快来救救我,我喘不上气,儿女也联系不上,咳咳咳......”电话那头的陈雨兰大娘有气无力,张黎明意识到情况紧急,二话没说,带着同事赶到陈大娘家。看见突发心脏病的陈大娘满脸大汗、呼吸短促地靠在椅子上,偏瘫的老伴齐大爷在一旁干着急。张黎明火速拨打了120,但救护车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赶来。

  时间就是生命!队员们有些迟疑,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看到陈大娘痛苦的表情,张黎明果断决定:“送大娘去医院,出了事,我担着!”他从三楼背下陈大娘,平放在车椅上,不到5分钟,就将老人送到了就近的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一直到老人脱离险情才悄悄离开。

  这样温暖的故事有很多,群众的赞许也有很多。但在张黎明心里,这些都只是一个维修班班长、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让老百姓不再停电,让老百姓感受不到我们的存在。”这是张黎明常挂在嘴边的话。为确保居民冬季如期供暖,他带领团队摸清所辖地区18个村线路的参数指标、变化状况、沿线环境及用户特点等详细情况。2017年,滨海地区4573户居民“煤改电”暖心工程全线竣工,超前全面供暖期近半个月。

  “煤改电”民生工程提前竣工,得益于张黎明“爱溜达”。从老式28自行车到抢修汽车,从泥泞土路走到柏油大道,他利用工余时间巡线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他亲手绘制出一条条线路图,一笔一笔画了1500余张,并梳理分析上万个故障,总结形成了“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用录音、视频等方式向身边员工传授。

  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张黎明不光跑得勤,还能搞创新。在他眼里,发现问题是创新工作方法、促生应用的关键。

  2011年,黎明创新工作室成立,成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在张黎明带领下,工作室先后孵化出“志鹏”“蒲公英”“金种子”等班组创新工作坊8个,创客队伍由最初的十几人,逐步发展到如今的157人,获国家专利140多项,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系本报实习记者)

“三峡”发电机的故事
五十余载守初心
铁塔上的“主刀医生”
暖“小家”照“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