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70年,中国电力工业跻身世界前列

■王信茂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9月23日   第 15 版)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大步前进,成为全球的电力强国,昂首跻身世界电力工业先进前列。作为这70年辉煌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让我们共同做一简要回顾。

  新中国电力工业的每一次变革和发展,都与国家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紧密交织,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1978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全国大多数人口都用上了电,但缺电现象普遍存在。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只有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全国电力线路只有6474千米,最高电压等级仅220千伏;全社会用电量仅34.6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只有7.94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和基础产业优先发展。老一辈电力职工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鞠躬尽瘁”的精神,开拓着中国的电力工业,感人的先进事迹层出不穷,是这一阶段的真实写照。到197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年发电量2566亿千瓦时,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29.9倍和58.7倍,分别居世界第八位和第七位。电网初具规模,建成了22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2.3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528万千伏安。在近30年的时间里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此时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还不足0.06千瓦和268千瓦时,缺电、限电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形成了“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倾向。电力严重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第二个阶段(1978—2000年):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电力工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焕发了青春,全国掀起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当时,我们面对的是全国性严重缺电局面,要加快电力建设,首先必须解决建设资金长期不足的问题。电力工业从以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先导,代之以电价机制的改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集资办电充分调动了中央、地方及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释放了社会资本的活力,拓宽了建设资金的渠道,发电规模迅速扩大,电力投资和建设的效率效益大幅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于1996年底跃居世界第2位,到2000年,我国装机容量达到3.19亿千瓦,年发电量1.37万亿千瓦时。30万千瓦及以上大机组占比达到35.5%。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安装的秦山一期核电站于1991年并网发电,从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我国电网建设得到极大加强,基本形成以50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六大区域电网。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得到基本扭转。1997年成立国家电力公司,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电力工业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可以说,电力体制改革创新成为拉动经济高速列车的重要引擎。

  第三个阶段(2001—2012年),进入新世纪到十八大召开前,我国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全面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电力工业得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国初步实现了小康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引擎再次提速,带来了巨大的电力需求,促进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国家启动了以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国务院对国家电力公司资产进行重组,组建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公司和四个辅业公司,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履行电力监管职能。至此,电力行业破除了独家办电的体制约束,从根本上改变了指令性计划体制和政企不分、厂网不分等问题,发电侧初步形成了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我国电力建设持续快速推进,2009年,中国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98万亿千瓦时。由于国家支持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展,2004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电网建设方面, 500千伏已成为区域电网和各省级电网主网架,750千伏成为西北电网主网架,基本建成了“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特高压输电工程投入商业运营。尤其是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全部投产,促成了以三峡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全国联网格局,实现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随着青藏±400千伏联网工程的投运,除台湾外,实现了全国联网,初步建成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平台。同时,电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力工业在规模、能力、装备水平上均已居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的充足供应,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

  第四个阶段(2012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工业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

  党的十八大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激励着全体电力职工为之努力奋斗。2014年6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新的发展阶段,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电力行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大电力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加快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跨区跨省送电,推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推进终端能源电气化利用水平。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推动电力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电力国际合作,持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201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工业展现全新的发展面貌。

  2013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开始跃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年发电量7.11万亿千瓦时,全国电力供需形势继续呈现总体平衡态势。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非常快,2012年风电装机突破4000万千瓦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太阳能发电装机呈爆发式增长,2015年光伏装机总量超过德国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

  电力改革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加快建设。截至2018年底,已成立北京、广州两个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和33个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完成首个周期的输配电价核定,累计核减电网企业准许收入约600亿元,核减不相关、不合理费用约1284亿元,有力保障输配电价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红利得到进一步释放;超额完成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0%任务;不断完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各项政策; 2018年合计市场交易电量 2.07万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社会用电量和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30.2%和37.1%;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稳妥推进。

  (作者系原国家电力公司计划投资部主任)

70年,中国电力工业跻身世界前列
秦山核电站:新中国核电事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