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6日,2019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杭州举行。博览会以“清洁能源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和智慧能源科技成果。
本届博览会吸引了150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近20000平方米,参观人数逾30000人次,同期召开的10余场专题会议精彩纷呈,吸引了近3000位行业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参会。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与会专家普遍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清洁能源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就非凡。面向未来,在清洁能源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海外拓展,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身地位。
成就卓著:
70年间发电装机增长超千倍
博览会期间,由中国能源报社、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指出,70年来,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增长超千倍,发电量增长超2000倍。1949年,我国仅有的清洁能源电力装机为16万千瓦水电,当年天然气产量仅为0.1亿方。时至2018年,水电、风电、光伏装机量分别达到3.5亿、1.8亿、1.7亿千瓦,均位列全球第一;核电装机4466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天然气年产量达1610亿方。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报告》主编魏秋利表示,70年来,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之路就是一部追赶超越的历史,不仅实现了装机容量从少到多,在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和设计建设等多个领域都成绩斐然。“在装备制造能力上,截至2018年末,全球十大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中国企业有5家,全球十大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9家,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8家;技术能力上,我国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设计制造了全球最先进的水电机组,研究开发了全球领先的核电技术,产生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太阳能制造业;设计建设上,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一流的能源电力设计和建设队伍,像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企业无论在建设工程规模还是能力上,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发展:
扮演国际化项目的“总导演”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就要以更广阔的视野面向全球市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增幅超过了30%,风电增长了57%。预计204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现在的26%增长到40%,届时除水电继续保持15%左右的占比,风电占比将会从5.5%左右增长到12%,光伏则会从现在的2%左右增长至约10%。“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我们不仅要做好国内市场,同时还要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
对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企业有着自己的思考。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指出:“每一次在海外建厂或者开发电站,我们都会问自己3个问题:第一,去哪里?是靠近消费市场还是选择上下游配套较为完备的地区?第二,能否保证海外工厂或项目的产品保持与国内同样甚至更优的品质和成本?第三,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价值链上,我们要扮演什么角色?是主角、龙套?还是导演?”
“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钱晶告诉记者,晶科在阿布扎比开发的光伏电站,开标时共有约150个公司参与竞标,晶科虽然最后中标,但其实在具体环节上主要承担的是电站设计、后期运维和资产管理。“比如电站的EPC是印度公司在做,技术咨询是英国公司负责,法务服务是德国公司承担,我们实质上是这个项目的‘总导演’。未来,类似的国际项目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要做的是以四两拨千斤,协同和整合更多的国际资源。”
孵化培育:
以高新技术打通新能源全产业链
面对更广阔的市场,中国企业想要整合资源又该如何修炼内功从而打通整个产业链呢?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认为,深化能源技术革命是重中之重。“目前,正泰集团已和其他企业合作,建设了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微电网示范区。同时,开始能源物联网的实践,搭建用户、物联网和企业的生态圈,为区域内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对于新技术的孵化培育,南存辉也透露,正泰集团的储备方向已经涵盖石墨烯材料领域、储能电池领域、氢燃料领域等,并希望将储能电池产业链的各层面进行整合。
对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有限公司第一营业部高级经理王贞博也指出,要关注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研发,特别是储能产业将对新能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议同期举办了储能产业发展论坛,对当今热门储能技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讨论。
(相关报道见6-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