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中国人就是Amigo

■特约通讯员 董超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9月02日   第 27 版)

  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部为周边乡村送水
  葛洲坝集团/供图

  8月16日,笔者随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送水车一起,来到驻地附近村庄,为村民们义务送水,三个村庄走完,一路收获着自豪与感动。

  第一站是亚贝贝村,距离项目部约3公里,常住人口近百人,是一个因凯凯水电站建设而兴旺的小村庄。

  看到送水车来了,村民高兴地聚集在村口,拿出家里的水桶和水盆准备接水。笔者观察到,村口的大礼堂正在扩建,装上了好几个电灯泡。由于距离项目驻地近,三年前项目部就已经为亚贝贝村义务送水了。现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喝上干净的水,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走到几公里外的宽扎河取水了。

  趁着司机在放水的空档,笔者和翻译、送水工一起在村里转了转。村里有几个年轻人正在和泥土做墙砖,他们都是慕名凯凯水电站项目而来,打算在项目部找工作的人,由于缺乏技能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就准备在亚贝贝村建个房子,先定居下来。笔者鼓励他们,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还会招聘更多的本地籍员工,让他们耐心等待。

  这次到亚贝贝村,正好碰到前任村长亚当,两年前项目部来给村民做义诊,送来了一些大米和饮料。很高兴的是亚当还记得笔者,友好地寒暄了几句,当问到迪亚斯的情况,他告诉笔者迪亚斯在家里,恰在此时,司机高喊道要去下一个村庄,很遗憾这次又没能见到迪亚斯。

  第二站来到了一个叫茵东古的小村庄,距离项目部约6公里。

  这个村庄很小,只有五户人家,尚未通电。当笔者问到村里有多少人时,朴实的村民还现场数了一下,说:“有25人。”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二手摩托车,车主若昂是一个年轻小伙子,他把车洗的很干净停放在村口,当问到这辆车是好的还是坏的,他立马将车发动了起来,表情很是骄傲,看来在这里拥有一辆摩托车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翻译将随身带来的小零食分给村里的儿童,他们非常高兴地围了过来,我拿起相机为他们拍了几张合影,对于我们这些穿着红色工装的Amigo(朋友)们,他们没有丝毫拘束。

  第三站来到最大的一个村庄——尼央哥村,项目部才为他们送水不久,这里常住人口有150多人,恰好又是随车送水工加百拉的家乡。

  看到送水车来了,一个小女孩老远奔跑过来,高兴地喊着“água(水)、água”。加百拉告诉笔者,这个村庄附近有一个水电站,一开始村里请他们帮忙送水,但被拒绝了,后来才找到项目部,没想到项目部一口答应了。之前一车水可以送完前两个村庄,现在要两车水才能送完3个村庄。

  随后,加百拉带着笔者一行人在他的村庄看了看,来到他的家里,见到了他的母亲、妻子和儿子,他们十分热情,笔者为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作为留念。加百拉告诉笔者,他在项目部工作了两年,村里包括他只有两个年轻人在项目部工作,项目部比家里好,有空调,吃的也好,工资也挺高,他为家里修缮了房屋,购买了电扇,还打算把几个同乡都介绍到项目部工作。

  在村民排队接水时,一位村民高兴地说“谢谢你们,中国朋友。”我告诉她“China e Angola sao uma família(中国和安哥拉是一家)”,她连连回答“Sim(是)、Sim。”

  第一车水送完了,当项目部一行人要返回时,村民还显得有些依依不舍,笔者告诉他们,还会来送下一车的,他们才慢慢挥手道别。

  在回来的路上,加百拉说,项目部每周都会为附近的村民送水,这个习惯已经持续3年了,这3个村门口的储水箱都是项目部送给他们的。

  为了村民能喝上一口干净的水,葛洲坝集团的一个小善举,一干就是3年,“中国人就是Amigo”的观念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相信随着凯凯水电站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更为深刻的改变。

海外传真
戈壁滩上点燃希望
国际化+属地化 修筑民生路
关注
中国人就是Ami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