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8月26日 星期一

老电影往事

■岳令团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8月26日   第 24 版)

  打开尘封的记忆,老电影的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电影是件奢侈的事情。那时我们常去村附近的158厂,那里的广场一周放一次电影,有时候也会跑到邻村去看。每每放电影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人人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田里干活的人们加快了进度,婆婆们赶在天黑之前做好晚饭,上课的孩子们魂不守舍,支起耳朵听放学的铃声,学龄前的小孩子们一早便跑到放电影的广场,摆几个凳子放在靠前的地方,或者用小石块摆一个圈,占住地方。

  日落西山,牛羊归圈,月亮升起,晚风低吟,凉爽而惬意。我和小伙伴们沿着村路赶去看电影,空气中弥漫着花的馨香,路两边的庄稼披着月华,婆娑迷离,朦胧神秘。庄稼地里、草丛中、小河边,青蛙“呱呱呱”地放声歌唱,蟋蟀“吱吱吱”地悄声低吟,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虫儿,一起演奏着月夜交响曲。一只只萤火虫,提着绿莹莹的小灯笼,穿梭萦绕着,宛若童话世界一般。

  村路上,大家急匆匆赶去看电影,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像赶集一般。到场后,来得早的坐在前边,来得晚的只能站在后边,也有人干脆站在板凳上。麦秸垛上、房顶上、墙头上、砖堆上,人头攒动,整个场地热闹非凡。幕布前人山人海,场地里说话声、呼唤声、吵闹声、嬉戏声、吹口哨声……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俨然一个热闹集市。

  当放映机的光柱投放在白色的银幕上,背景上弹出字幕,所有声音戛然而止,喧嚣的场面立刻安静下来。光束中尘埃的颗粒非常清晰,纷纷扬扬。在正场电影放映前,一般先放“加演片”,内容大都是果木剪枝、棉花打杈,病虫害防治、春季育苗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通过电影这种直观形象的科教宣传,农民们确实增长了农业科技知识。

  电影开始了。白色幕布上,展示着局中人不同的人生和恩怨情仇,演绎着悲喜哀乐,所有人的大脑都被剧情占据了。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观影的村民神情各异,或张大嘴巴,或潸然泪下,或开怀大笑,或惊叫出声。那一刻,地里收成、邻里纷争、家长里短……都已置之身外。

  趁着换片或等片的空当,孩子们在放映机的镜头前扔帽子、举板凳,看着荧幕上的影像欢呼雀跃。情窦初开的少女少男,眼神飘忽不定,在人群中搜索着心中的君子和淑女。

  那些年代的电影多是战斗片,《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地雷战》《上甘岭》等,看得人热血沸腾,心潮起伏,一次次流下热泪的同时,不禁感叹:革命先烈们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与和平,才有了美好生活。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吃穿不愁,怎么能不好好学习?怎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记忆深刻的,还有乡村喜剧电影《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等,人物性格鲜明,剧情引人入胜。另外,神话电影《孔雀公主》中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曾引起少女时期的我无限的遐思和向往。

  那个时代的电影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丰富的知识,更带来了昂扬向上的力量,让我懂得了真善美,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思考生命的意义。

  那段日子,不论是皓月当空,还是星斗满天,不论炎炎盛夏,还是凛冽寒冬,只要有电影,我必定要去看。有一次在邻村看电影,醒来后周围一个人也没有,迷迷糊糊往家走,走了一段路才发现走反了。返回路上,还一直懊悔,错过了电影后面精彩的部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影像的传播形式、手段更是日新月异。当年难得一看的是黑白电影,如今电影院早已遍布各地,电视、互联网节目丰富多样,就连手机也能随时随地看片了。但是,看过的越多,发现经典的越少,不由地让人更加怀念记忆中那些露天放映的老电影。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伊川县文联)

老电影往事
设备“神医”诊疗记
点亮乡村夜晚(新中国·能源)
彭德怀回乡调查显风骨(红色记忆)
胡边的创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