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8月26日 星期一

首个海相碳酸盐岩油田产油突破1亿吨

对推动我国海相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模,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8月26日   第 14 版)

  本报讯  8月13日,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主力区块塔河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海相碳酸盐岩油田为主,个体原油产量达到亿吨级目标的油田,对推动我国海相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984年以前,中国所发现的100多个油田,都是中、新生代陆相油藏,而世界上多数油气田是海相生油,中国的海相油田亟待突破。1984年9月22日,西北石油人在塔里木北部沙雅隆起带部署的沙参2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著名地质学家关士聪说:“沙参2井的成功,是我国下古生界工业油气流的首次发现,对我国海相古生代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塔河油田的稳产,为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出了‘石化力量’,西北油田通过提升油气勘探技术手段和能力,将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刘宝增表示。自1997年,部署在奥陶系潜山的沙46、沙48井相继高产突破,宣告我国首个古生界海相大油田——塔河油田诞生。截至目前,塔河油田探明原油储量13.5亿吨,年产油能力约600万吨,成为中国石化国内的第二大油田。

  创新,以前是、今后也仍将是西北油田的动能、底气和优势。海相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像一个个深埋在地下5500米的桂林山水溶洞,国内外无经验借鉴,勘探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西北石油人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沿着“精细速度建模,保护绕射低频,优化偏移参数”的思路,科研人员给地层做CT扫描,得到合格的地震成像资料。在地震剖面上,奥陶系地下岩溶洞穴反射影像形成“串珠”状,像羊肉串一般排列,解开了地下溶洞系统储层预测的“地下方程式”,成为井位部署的重要依据。

  针对这类油藏“产量高、衰竭快”的特点,西北油田采用注水、注气进行措施增油,提高采收率焕发油田青春。沙48井是塔河油田的发现井之一,在进入开发后期时,通过注水和注气等增油手段,目前仍在开采原油,累产原油74.28万吨,是中石化的单井产量冠军。自2005年开始,科研人员对单井单元和多井缝洞单元开展注水措施,将大量油田处理水注入地层循环利用,补充地层能量,通过驱替结合实现以水换油。截至目前,累计注水4655万方,增油755.72万吨。随着注水轮次增加,低产低效井不断增加,注水效果越来越差。从2012年开始,科研人员利用氮气与原油的密度差,将氮气注入地层后使其聚集在缝洞型油藏溶洞顶部,把顶部‘阁楼油’逼出来。截至目前,累计注气14.47亿方,增油329万吨。

  22年来,西北石油人先后创立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理论和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集成创新形成了适合塔里木盆地复杂地质条件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成功破解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这一世界级难题,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支撑了塔河油田高效勘探、效益开发。

  针对油藏高含硫、高压、高温等难题,西北油田建立重点井位、重点工序、重点施工环节和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的“三重一险”领导责任矩阵,强化承包商安全考核,出台安全责任问责制,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分析、总结、问责、整改、追查,并编制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确保油田生产安全平稳。

  (张开拓)

首个海相碳酸盐岩油田产油突破1亿吨
关注
扬子石化技术攻关创效明显(图片新闻)
山东9家地炼达成产能整合意向
河南油田:突破思路“重围”“禁区”成“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