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7月22日 星期一

光伏照亮脱贫路

■本报记者 赖小风 特约通讯员 夏露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7月22日   第 27 版)

  漳县张家岭光伏扶贫项目
  夏露/摄

  小学生在了解光伏电站安全知识
  夏露/摄

  一年前,常把“靠天吃饭”挂在嘴边的张家岭村村民刘来福还在为买一台冰箱而犯愁,年过六旬的他掰着手指左算右算,“买冰箱的钱怎么都凑不够”。如今,在刘来福家里,冰箱、电视、洗衣机应有尽有,院子里种满蔬菜和草莓。他指着家门口一排排光伏板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光伏板架好了,我们张家岭村也添了一道风景,我们满意,这是扶贫的好政策。”

  张家岭村是甘肃漳县盐井乡的一个贫困村。伴随着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甘肃院(以下简称“甘肃院”)总承包的漳县“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在此落地,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美了起来。 

  点多面广 优化设计方案

  漳县有13个乡镇,光伏扶贫项目涉及其中10个乡镇,“这里70%的山头都被我们跑遍了,光伏点多且各个站点分散,一期5个点, 二期4个点, 三期10个点, 四期4个点,共23个点。” 项目经理张晓伟介绍,因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所以该工程工期非常紧迫,主要通过优化选址和设计方案、强化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加大资源投入、高效配置施工资源等措施,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缩短建设周期。

  漳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甘肃院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光伏扶贫的决策,全力建设好漳县“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此项目共4期,从2018年7月初开始,至今年7月8日,随着武阳镇王家河村光伏电站最后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到位并完成接线,甘肃院总承包建设的漳县2019年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完成并具备并网发电条件。由于当地政府大力号召“农光互补”的模式,漳县光伏扶贫采用高单立柱的光伏支架,减少对当地农田土地的占用,建成后面板下面的土地可种植农作物。

  光伏扶贫 增加农民收益

  刘来福家有四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儿。“我在光伏场打临工,干一些打桩、搬运货物等基础的活,一天能挣150元。”刘来福说,之前一年收入是两千多元,现在加上每天干活和土地流转的钱,预计年收入可达三四万。在张家岭村,许多村民都和刘来福一样,在项目工地上干活,增加了收入。

  村支书王会林介绍,当地农民主要种植冬春小麦,小麦产量低、价格便宜,主要收入还得靠年轻人外出务工挣钱,一般家里就剩下老人留守。由于光伏扶贫项目来到了家门口,流转了该村160亩土地,一年流转费8万块钱,都分给被占用土地的村民。“光伏扶贫项目解决了我们村25户人的工作,有的盖了房,有的买了车,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这些都是光伏扶贫项目带来的,感谢党和政府。”王会林说。

  漳县“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合计17.29兆瓦,可实现年均上网发电量1945万千瓦时,年销售收入1458.8万元,可带动247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建设村级光伏电站60个,流转土地572亩,全部采用单立柱农光互补模式,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和17个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村6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3-5万元,为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安全管控 现场示范引领

  甘肃院漳县扶贫光伏项目部对每个农民工都认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做饭的大师傅也进行上岗前食品安全培训。每天施工前组织站班会,强调当天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今年6月,项目部开展了触电伤害应急演练活动,牢固树立现场人员安全意识。

  “这块地方有电,危险,你们不能去玩哦。”项目部安全员宗磊看到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靠近光伏电站时,赶紧朝着他们说。

  “好。”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宗磊随后耐心对这群小学生讲解,他指着不远处农田里的一大块光伏板,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解答着小朋友们提出的“光为什么会发电?”“光伏板的作用”等问题,并告诉小朋友们安全的重要性,现场普及安全知识,叮嘱他们回去后一定也要告诉家人。

  参与一系列精准扶贫项目,深耕光伏扶贫市场,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精诚合作。近年来,甘肃院先后完成漳县2018年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村级,积石山县“十三五”第一批,临洮县“十三五”村级等8个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装机总量53.779兆瓦,以实际行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全力助力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

光伏照亮脱贫路
昆哈之水兴万业(新闻特写)
海外传真
“一带一路”凯歌 又添美妙音符
守正出新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