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

发电结构进一步优化(关注)

本报实习记者 赵紫原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6月24日   第 11 版)

  6月1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在北京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用电增长较快,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取得成绩的同时,在发展和经营等方面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结构优化 弃风好转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5%,全国人均装机1.36千瓦/人,连续多年居世界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全国发电装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77551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0.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同时,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2127万千瓦和4525万千瓦,其合计新增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52.0%。

  2018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16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30.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全国发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0.0%。

  《报告》指出,全年全国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7%,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全国弃光电量54.9亿千瓦时,平均弃光率3%,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并网风电2103小时,比上年提高155小时,创2013年来最高。

  电力新业态涌现 

  《报告》指出,电能替代快速推广。2018年,全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1557.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全国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完成替代电量968.0亿千瓦时,约占总替代电量的62.2%;居民取暖、交通运输、能源生产供应与消费等领域电能替代也在快速推广,替代电量逐年提高。

  《报告》指出,电力终端新业态正在培育。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储能与电动汽车充电等电力终端新业态在技术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首批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和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正在试点实践。

  电力建设与运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水电领域,解决了特高拱坝工程安全风险防控技术难题,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火电领域,完成热电解耦的汽轮机冷端近零损失供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IGCC的燃烧前二氧化碳捕集等核心技术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018年,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从前两年的总体宽松转为总体平衡。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受年初大范围雨雪天气、夏季持续高温天气、部分时段燃料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局部时段电力供需平衡偏紧。

  改革任务仍艰巨

  《报告》指出,电源与电网、交流与直流、输电与配电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突出;清洁能源发展长期面临弃水、弃风、弃光等挑战,严重制约电力行业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煤电发展面临的碳减排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此外,国企“放管服”改革滞后于市场化建设进程,不利于能源生产消费新业态投资与运营的创新发展。在经营上,受宏观经济、电价政策、环境治理等影响,电力企业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报告》建议,推动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大幅提高电气化水平,打造绿色低碳、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能源共同体;加快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开发清洁能源,依托大电网实现分布式电源高效利用;极推进煤电转型发展,严控新增煤电规模,优化煤电布局,提高煤电调节能力。

  此外,着力解决发电企业经营困境防范市场风险,做好电煤含税基准价调整、燃料保供、稳定电煤价格、电煤中长协履约监督等工作,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境。

核能高质量发展步入战略机遇期
发电结构进一步优化(关注)
黄河上游四座水电站同日提闸泄水(图片新闻)
浙能集团: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商 为绿色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