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氢能发展要系好“安全带”(言论)

■王海霞 仲蕊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6月17日   第 18 版)

  对于人体,血液循环是否通畅关乎生命安危;同样,对于氢能行业,氢的制备、储运、应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引发的事故都可能影响到全球氢能的发展势头。

  然而,全球范围内,不到20天的时间里,发生了3次氢气相关的爆炸事件。当地时间6月10日,挪威首都奥斯陆郊外的一处加氢站发生爆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的一处化工厂储氢罐和氢气运输拖车发生爆炸和火灾,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当地时间5月23日,韩国江原道江陵市,一个氢燃料储存罐发生爆炸事故,共导致2人死亡,另有6人受伤。

  当前,氢气还顶着“危险气体”的头衔,它的能源化利用之路绕不过安全性这一环节。如果说氢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选择之一,可以打造成万亿级的产业链条,那么安全性是1,其他的特性,如零碳、能量密度大等特点都是0。如果没有氢能的安全利用,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站等环节的发展也将受限。

  发展氢能依然成为世界性风潮,不断有新玩家涌入,从业者既有多年积淀的老兵也有入行不久的新手。韩国官方信息显示,发生爆炸的储氢罐属于一家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非营利机构,该机构承接了一些氢能储运方面的研究课题。与之不同的是,美国和挪威的爆炸事件涉及到的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美国普莱克斯公司,都是全球较大的氢气供应商,可谓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然而不难看出,无论是初出茅庐还是兼具老道与实力,只要是有人操作的地方,安全的重要性就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还有些时候,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概率事件往往成为酿成大祸的导火索。比如,据业内专家分析,在美国,液氢比较便宜,且建站地区多比较空旷,因此没有对蒸发气体的回收环节,大量的冷氢气直接泄放。如果只有液氢工况,一般没有问题,但如果恰好旁边有一辆高压氢气管束车,又恰好在这个时刻泄漏或泄放引发自燃的话,爆炸就在所难免了。据美国媒体报道,加州的爆炸事件事故就涉及氢气运输过程,即氢气输送拖车泄漏的是高压气态氢气泄漏泄放过程中引发自燃,然后连锁爆炸。

  从技术上看,韩国事故的原因初步鉴定为,在履行水电解氢气试验的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爆炸。无独有偶,挪威发生事故的也是水电解制氢加氢站。水电解制氢的特点是同时释放大量氧气,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重,需要采用强制通风措施,避免富氧聚集引发环境中各种可燃物质的爆炸。而这往往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安全隐患。

  氢气,无色透明、无臭无味、极易燃烧,同时也是自然界最容易泄漏的物质。氢的泄漏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认知泄漏发生及可能产生的危险,并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规避风险。对于氢气的安全性,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指出,每种能源载体都有其物理、化学、技术性等特有的安全问题。毛宗强肯定,氢是安全的能源。目前已有整套的氢安全传感及执行装置,可及时测定氢气的泄漏并采取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氢气使用安全。

  在我国多地、多企业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当下,我们既要看到前景和机遇,不能因噎废食,更要看到安全的重要性。资本的驱动、地方发展的需求、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种种因素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驶入快车道。然而,道理很简单,越是开快车,越是要系好安全带。

  20天内,3起事故,警钟正在鸣响—— 氢的使用需要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进而实施严格的管理和安全、规范的操作流程。应针对氢的特殊性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明确加氢站和加氢站合建站的标准规范;同时,形成一套加氢、氢能以及燃料电池安全运行和监控的机制也尤为必要。

电动汽车回收拆解难题多
氢能发展要系好“安全带”(言论)
锂电池环保“短板”待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