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绿色发展 云南先行

■李琛 欧阳婷婷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6月17日   第 35 版)

  绿色电网服务彩云之南。

  绿色电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特高压提高云南清洁电力外送能力。

  云南风电利用小时数领跑全国。

  云南电网公司加快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绿色出行,推动绿色消费。

  自1912年石龙坝电站响起中国水力发电的第一声轰鸣,云南有电的历史应声开启,云南电力工业发展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时光荏苒,世事更迭。云南电力转瞬间已走过百年历程,但那些关于“电”的故事却在静默流淌的时光中显得越发珍贵:有电之初,耀龙电灯公司员工走上昆明街头,敲锣打鼓吆喝卖电;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建设者们夙兴夜寐,艰苦奋斗,大批水电站开工兴建,云南首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1978年以来,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云南电力工业更是开启了发展“加速度”……

  1978年,云南电力装机容量130.4万千瓦,到2019年4月底,达9407.36万千瓦,是1978年的72倍多,居全国第六位,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3.97%,远高于全国31%的平均水平,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96%,为国际一流水平;“西电东送”累计电量突破8000亿千瓦时。

  云南电网建成“三横两纵一中心”的500千伏主网架,220千伏电网覆盖全省16州市,与南方四省区通过8回直流异步联网运行,与越南、缅甸、老挝通过220千伏、110千伏线路联网送受电,是“西电东送”战略重要的能源基地,是“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的电力枢纽,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特性最复杂、电力最绿色的送端大电网之一。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电力充分发挥基础产业的支撑作用,全力服务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服务云南“三张牌”(“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新投产电源装机容量接近过去100年的总和,几乎再造一个“百年云电”,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云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和电能交换枢纽,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已成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

  打好“绿色能源牌”,当好美丽云南践行者

  云南电网始终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落实云南省做强做优能源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战略部署和思路,发展绿色能源,输送绿色电力,推动绿色消费,促进清洁能源更大范围消纳,致力成为美丽云南建设的绿色守护者、践行者。

  千万年来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澜沧江等大江干流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水电,让云南坐拥1.04亿千瓦水电资源可开发容量,当之无愧地成为水电王国。如何更好地让水电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绿色发展?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这些问题,考量着云南电网人的智慧和担当。

  “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无疑是推动云南电力快速发展、提升云南经济发展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从1993年实现1回220千伏线路向广东送电开始,云南迈出了“西电东送”的第一步,从此一举成为国内“西电东送”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省份。25年来,“西电东送”年送电负荷从25万千瓦增长到3120万千瓦,增长了125倍;年送电量从5.4亿千瓦时增长到1380亿千瓦时,增长了256倍;“西电东送”最大负荷于2015年超过省内最大负荷,“西电东送”电量已接近省内用电量。伴随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流域梯级电站等“西电东送”大型骨干电站建成投产,带动云南电力装机突破9000万千瓦,2017年发电量达2958亿千瓦时,2018年突破3100亿千瓦时。

  随着“西电东送”负荷、电量的快速增长,云南电网积极构建起“八直两交”的“西电东送”大通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年最大送电负荷由2012年955万千瓦升至2018年3127万千瓦,年送电量由2012年418亿千瓦时升至2018年1380亿千瓦时,负荷、电量均翻了3倍多。同时,云南发挥南方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积极消纳绿色电力,完善“西电东送”“计划+市场”的送电模式,实现科学调度、清洁上网,促进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消纳,实现“西电东送”电量“五连跳”,2018年,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含溪洛渡)1380.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696.63万吨。仅2016-2018年,累计增送“西电东送”电量728亿千瓦时,实现云南绿色能源在更大范围充分消纳。同时,“西电东送”极大带动了云南电力工业发展,电力生产和供应对云南省GDP的贡献率达5%-6%,电力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例约20%,成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外,云南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澜湄合作机制,统筹协调与周边区域电网的互联互通和电力贸易,自2004年开始对越南送电,2018年送越南电量17.24亿千瓦时;自2008年开始对缅甸送电,2018年送缅甸电量1.26亿千瓦时。

  到2030年,云南省清洁能源总装机将达到1.3亿千瓦,最大电力外送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之一,电力行业将成为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改革创新助力云南电力持续发展

  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南,从来都不乏改革精神与创新勇气。从成立耀龙电灯公司集资办电,到率先开展省级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再到不断创新交易模式,创新之举一次又一次让万众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电力全面深化改革,按照中央、省对电力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建成了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云南电力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云南201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2015年根据中发(2015)9号文要求,积极争取成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核定云南电网2016—2018年输配电价,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于2016年8月25日挂牌成立,2017年市场化交易电量703亿千瓦时,占省内全部电量的58%;注册的售电公司市场主体超过100家,增量配电网改革取得突破。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实体经济用电成本显著降低,改革红利持续合理释放,实现了“经济稳增长,用户降成本,电厂多发电,电网有保障”的多方共赢局面。截至2018年8月底,累计为实体经济降成本280.5亿元,促进了工业企业用电增长,发电量与省内用电量连创新高,进一步推动了云南电力可持续发展。

  抢占科技“制高点”,支撑电网升级发展

  科技承载梦想,科技点亮生活。身处技术密集型行业,云南电网人立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设备集成应用、客户服务等生产经营“主战场”,大力开展管理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让云南人民体验到更智能的用电生活。

  历经70年,云南电网进入特高压、大电网、大机组、大容量的新时代。云南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从1978年的220千伏发展到500千伏,再到特高压直流±800千伏,目前已是世界上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运行最复杂的异步联网系统,与南方四省区通过8回特高压直流线路相联,500千伏主网架已形成“三横两纵一中心”大格局。

  伴随云南电网的升级发展,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高海拔超高压试验基地;“高海拔绝缘及电晕特性研究”等一大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开展地线防冰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实现国内首次220千伏地线直流融冰;富宁换流站等一大批工程获“鲁班奖”等荣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电网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绿色、低碳、智能及数据、信息等新技术领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解决电力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500千伏永富直流输变电工程应用了8项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和9项建筑业新技术,有力促进了绿色电网发展;开展智能微网研究,建成兆瓦级智能微网示范工程;开展了国内首次高海拔紧凑型500千伏线路直升机带电作业;构建集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型混合云平台,建立电力大数据中心;无人机、机器人巡检等先进技术应用,数字化变电站、3C绿色智能变电站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云南电网正朝着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

  责任担当,倾情帮扶困难群众

  云南社会的跨越发展,背后一直有电力人的相依相伴;地方经济的腾飞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背后一直有电力人的默默守护。心手相牵、风雨同舟,未曾片刻分离。这一切,只因为责任。

  建国70年来,云南电网在强化主网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农网改造投入。仅1998年10月以来,云南电网就累计投入689.6亿元相继启动实施“两改一同价”、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电”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提高了农村供电水平和供电质量,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边疆经济社会发展。该公司大力实施“无电人口通电”工程,2012年完成“无电人口全部用上电”的任务,实现“户户通电”目标。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直以来,云南电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云南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关注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直过民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以满足贫困地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为出发点,让人民群众不仅“用上电”,还要“用好电”。

  2016年以来,云南电网公司投入行业扶贫资金144亿元,惠及全省659.39万贫困群众,投入定点扶贫资金4578.8万元,挂钩200个扶贫村、18732户贫困户、71956名贫困人口,累计助力11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2017年,云南电网公司实现国家安排实施的全省17697个自然村100%通动力电;2018年,基本实现全省自然村通动力电。

  在全力以赴推进行业扶贫的同时,云南电网公司积极创新扶贫形式,教育扶贫、定点扶贫同步推进,扶贫公司、示范村齐头共建,定向培养、订单班培养等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派出驻村队员、实施精准帮扶,“造血式”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在乌蒙山连绵起伏的深深褶皱里,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吴长碧沉下心来,用心帮、真心扶,4年间,乡亲们对她的认知悄然在变化:从“质疑”到“值得依赖的产业脱贫主心骨”、从“外乡人”到“值得信服的吴书记”、从“不抱希望”到“真心挽留”,在经年累月的劳碌奔波中,她与乡亲们的心早已融在一起。

  在乌蒙山脉的另一侧,师宗县淑足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陈艳梅,带领农户建起大球盖菇种植基地,并借助“互联网+”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村民们开心地说:“陈书记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她就是我们的‘菌子书记’。

  在澜沧江畔的群山环绕间,维西县白济汛乡永安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雷雨,上任不到一个月就遍访53户最困难的贫困户,并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产业发展规划,帮助村民从“短平快”增收转向“长高稳”发展。乡亲们亲切地评价:“人如其名,雷厉风行,雨润无声,是‘咱村里人’”。

  不止他们,在兰坪县松柏村,在绿春县牛巩村……全省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活跃着云南电网公司驻村干部的身影。243名驻村干部,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先锋”,是践行定点扶贫、精准扶贫的“尖兵”,他们倾情将扶贫之心、脱贫之志、致富之智融入广大贫困山村。

  他们,照亮了一村一寨的致富路,如冬日暖阳般驱散贫穷直灌人心,他们的扶贫实绩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砖一瓦。

  2016年以来,这些驻村干部累计帮助云南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项目104个,产业项目销售额达1800万元,直接带动277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496元。

  一句“咱村里人”,是乡亲们对扶贫干部最真切的肯定;乡亲们朴实的挽留,是一个扶贫干部最高的勋章。

  电网人走过一段又一段艰难崎岖的山路,留下的是爱,是暖,是希望。

  (本版图片由云南电网公司提供)

绿色发展 云南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