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水氢发动机”事件引发骗补质疑

■本报实习记者 赵滢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6月03日   第 18 版)

  核心阅读:

  当前,燃料电池汽车概念大热,但实体产业投入才刚开始,全国行驶车辆数和电池量级都很小,让产业“挤水分”还没到时候。

  政策引导的重点还是要放在产业的核心技术上,要让真正有技术、有水平的企业快速成长,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快速成长。

  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想要健康发展,还是要以市场为试金石。谁的产品好、硬件成本低,让市场来说话。

  

  近日,青年汽车“水氢发动机”事件造成全网震动,各界人士纷纷评判解读。事件发生之初,甚至有网友调侃:“水分解成氢气的能量从补贴来”。尽管工信部随后表示该产品不能申请新能源汽车补贴,但通过此事不难看出,“骗补”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让人们“杯弓蛇影”的阴云,质疑情绪甚至波及到了目前正积极发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子弹”已经“飞了一会儿”,青年汽车的“水氢汽车”热度消减之时,我们不禁追问:该事件会不会给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蒙上一层阴影?如何避免“骗补”事件重演、保持产业健康发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骗补很难”

  当前,纯电动汽车补贴退坡,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却相对稳定。业内人士指出,有财政的大力支持,概念正火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会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新目标。而随着“水氢能事件”引发大规模舆论关注,青年汽车也被挖出此前“骗补”记录,让人不禁联想到纯电动汽车发展初期曾发生的“骗补”事件,担心其在氢能汽车行业再现。

  针对各界关注的“骗补”疑问,5月27日,工信部回应称,截至当日,仍未收到青年汽车公司该车型的产品准入申请,该车型未获得产品公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目前这款车型不能生产销售和上路行驶。该产品没有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能申请新能源汽车补贴。

  此前,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青年汽车“水氢发动机”技术还不成熟,很难实现量产。“骗补很难做到,因为其产品难以通过工信部认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该项目参与方行为比较浮躁,企业主要是想得到政府支持,以便进行融资。“水氢事件”属于资本运作炒作。其实现在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投资都比较理性,建议大家看待该事情也要客观理性。

  与此同时,产学两界多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想要骗补不容易。

  “氢燃料电池汽车骗补是不可能的,为堵住新能源汽车‘骗补’漏洞,国家从2016年起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运营里程要求,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3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明强告诉记者,“结合业内反映情况,2018年出台的补贴政策将运营里程要求降低到了2万公里。根据目前一些企业的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情况,一些生产企业可能到现在都还没拿到补贴。而且针对燃料电池补贴,四部委发布的规则、规章都很细致。工信部‘小目录’特别严格。”

  产业还没到“挤水分”的时候

  尽管南阳市相关政府部门已公开表示“水氢发动机下线”属于媒体误报,目前该项目尚未立项、没有实质性启动,也不存在 40亿元投资问题。但该事件毫无疑问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的关注。有人提出质疑,氢燃料电池行业是不是该“挤挤水分”了?

  对此,周明强表示,当前,燃料电池汽车概念大热,但实体产业投入才刚开始,全国行驶车辆数和电池量级都很小,让产业“挤水分”还没到时候。氢能产业是未来的希望、全球共同的发展方向,不能因为某一件事就去怀疑整个产业和方向。

  崔东树则表示,只要是相对火爆的行业,必然都有一些特殊成分存在。只要国家补贴能够严格管控,产品能够严格审批审核,骗补情况实际上发生不了。

  “这次‘水氢发动机’事件给氢燃料汽车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可能让消费者对其有些不信任,但长期来看,影响不大。”崔东树指出,我国氢燃料车技术较为成熟,企业已经有成熟产品推出。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经过行业、媒体的讨论,各界对氢燃料汽车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得到了更多关注。而且作为“反面教材”,该事件也能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产业发展,包括地方招商引资,可能也会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健康发展要以市场为试金石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今,业内人士指出,行业已经认识到,完全依靠中央财政,或者完全依靠补贴把产业做起来是不可能的,最终的力量还是来自于市场。

  纪雪洪表示,回顾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决策没问题,但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具体操作值得纠正改进。比如,刚开始时纯电动汽车补贴过多,造成骗补情况发生,大家过于追逐补贴,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市场需求去开发产品。而且,政策出台严重滞后,在产业发展出现不良现象征兆后,没能被迅速化解、纠正。另外,过于重视政策引导,没能与市场化很好结合。

  “从政策引导、鼓励来讲,氢能源汽车发展跟电动汽车有类似之处。政策引导的重点还是要放在产业的核心技术上,要让真正有技术、有水平的企业快速成长,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快速成长。技术的进步能够从真正意义上降低企业成本,让产品和市场需求相匹配,我觉得这是一个产业正常发展应该走的路径。”纪雪洪表示。

  “政府投资额和企业投资额是一笔硬账,投融资、产品的落地都要尊重市场规则。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想要健康发展,还是要以市场为试金石。比如,跑够2万公里才给补贴,这就是检验的尺子。谁的产品好、硬件成本低,让市场来说话。把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主要尺子才是正确选择。”周明强说。

“水氢发动机”事件引发骗补质疑
湖南成立充电基础设施协会(资讯)
5G等新技术助力车联网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