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立之初的不足百人,发展到如今拥有700多名员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洲坝国际公司”)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大胆起用青年人才,通过实施“300人才工程”(即通过三年努力,引进及培养100个国别经理、100个海外分支机构负责人和100个项目经理),以及国际业务英才计划等,让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员工走上了关键岗位,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传帮带”加速青年成长
2013年初,谭鹏被葛洲坝国际公司派驻安哥拉桑比赞加项目部,一待就是六年。
如今谭鹏正在参与桑比赞加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和他的团队已完成40%区域面积的整改建设。提起自己的成长历程,他感慨颇多。他说:“面对陌生的异国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加上缺少国际工程经验,起初工作并不顺利,有些茫然。”改变他的,是“导师制”的有力支持和教导。
2017年7月,根据葛洲坝国际公司“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谭鹏与分管非洲区域的国际三部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苏巧结为师徒。苏巧有着丰富的国际工程项目商务实战经验。他为谭鹏定制了专业、清晰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既要对国际工程领域专业知识驾轻就熟,又要具备过硬的国际工程商务管理能力。
在桑比赞加安置房项目履约建设中,谭鹏与他的团队遇到重重阻力,项目一时难以推进。在苏巧的指导下,谭鹏由被动执行转向积极作为,主动向业主提出项目后续实施方案,同时提供咨询建议,把握主动权,提前谋划,最终使得项目顺利履约。在项目现场,谭鹏将从苏巧身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具体的变更索赔、成本控制及风险把控等商务实践中,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
“敢用新人、能用新人、善用新人是公司一直以来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葛洲坝国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他们加快青年人才培养步伐,采取导师制、轮岗培训、双导师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出一支国际化青年人才队伍。目前,该公司中方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30-40岁员工占中方管理人员总数的60%。
“海外工程项目工期长、变数多,项目现场的很多问题都是在走弯路、吃闷亏、与各方反复交锋中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师傅毫无保留地为我传道授业解惑。他是我的人生导师,更是亦师亦友的榜样。”如今,有着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谭鹏也以同样的方式帮助、指导其他青年员工,身体力行地将“传帮带”传承下去。
跨国培训促进文化融合
随着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葛洲坝国际公司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青年人才加入。为了更好地获得文化认同、开阔国际视野、激发工作热情,该公司建立了一系列常态机制,组织海外机构中的优秀外籍青年员工到公司总部锻炼、交流及培训等。
“80后”小伙子伊诺·邦埃·图克是葛洲坝国际公司西北非区域总部的一名外籍员工。2018年12月,伊诺作为葛洲坝国际公司十佳优秀外籍员工之一赴公司总部培训学习。
最初得知自己要去中国时,伊诺并不兴奋。在他的印象里,中国与自己的家乡并无两样。下飞机后,他被机场和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惊呆了”,颠覆了先前的固有印象。颁奖活动前,葛洲坝国际公司组织外籍员工前往宜昌,参观三峡大坝。一路上,伊诺都在惊叹,他被三峡大坝的宏伟壮观深深震撼。得知自己所在的公司承担了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约65%的工程量时,他更是由衷地感到自豪。
“这是一次让‘下巴掉下来’的难忘经历。”在这次令伊诺印象深刻的中国之行后,他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都悄然转变,他希望通过努力与奋斗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现在,我更愿意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也更能理解与尊重多元的国家文化。”
考虑到价值观念与文化背景的差异,葛洲坝国际公司在培养外籍员工的过程中,以尊重为先、以和谐为本,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同时,不断丰富“诚信、包容、自信、执行、创新、责任”的企业文化内涵,积极推进跨文化管理,促进员工的文化融合,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今的伊诺很喜欢中国,每一次来都刷新着他的原有认知。伊诺一样,很多有机会来到中国的外籍青年员工通过交流、参观、培训,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企业更增添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始终坚信,不同的文化可以孕育同样的笑容,不同的信仰可以包容同样的信念。”针对外籍青年员工的培养,葛洲坝国际公司相关负责人补充道:“利用海外机构的渠道优势,我们不断加快文化融合和外籍青年人才培养的步伐,逐步提升外籍青年人才在关键岗位、重要岗位的任职比重。”截至目前,该公司商务、技术、市场营销等岗位上的外籍中高端管理人才已达200余人。
一直以来,葛洲坝国际公司视人才为企业竞争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率,全面优化“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人才机制,未来将继续鼓励青年员工以宽广的胸怀与全球化的视野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优秀青年人才的生产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