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5月27日 星期一

穿越“喀斯特”(新闻特写)

■特约通讯员 许冬 庞大鹏 欧子春 薛艳东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5月27日   第 26 版)

  5月20日,由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东北院(以下简称“东北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滇西北至广东(云南新松至广东东方±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工程测量,在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8年度电力行业(火电、送变电)优秀勘测、优秀设计、优秀标准设计和优秀计算机软件评审中,斩获优秀工程勘测一等奖。

  该工程全线长1954.8公里,途径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4省,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南方电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依托工程。

  “我们承担云南省东川县至富源县、广西区宜州市至荔浦县段共计462公里的勘测设计工作,测量塔位938基,是承担勘测设计工作最多、经过‘喀斯特’地貌区最长的设计院。”东北院勘测项目经理徐健说,“标段线路跨度大,山地、丘陵占93.3%。‘喀斯特’地区地面孤山耸立、岩石陡峭,地下溶洞暗河密布、道路湿滑。

  “测区雨水也很充沛,植被茂密且以高8-25米的杉树、松树和桉树为主,通视条件和卫星信号极差。我们白天终勘测量外业数据,夜晚编写现场工作记录、处理数据、绘制图纸、部署次日工作。”测量人员杨景斌补充道。

  在克服地下溶洞、暗河等不良地质困难时,东北院配置了高密度电法测量、地质雷达等先进仪器,确保了平断面和塔基断面地形测量数据的精准;还对每基塔位物探分析,对显示岩溶发育的塔基再钻探验证,对不符合立塔条件的塔位及时改点;结构和地质专业的负责人也多次碰头商讨溶洞处理方案、逐个排查,具体到每个塔位的每个塔腿基础。针对大飞机航摄易漏飞及阴影较大的区域,东北院采用了轻便、灵活、作业时间短的无人机航测补测,为路径及排位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传统交桩方式为现场实地进行,东北院一反常态,采用了奥维地图应用平台及现场塔位照片的“虚拟交桩”,实现了交桩及移交塔位成果数字移交,大大节省了人工与时间成本。为使设计方案与勘测数据更加有效融合,为未来的线路工程三维设计及数字化提交提供可参照的依据,东北院开展了“输电线路工程数字化勘测共享平台”开发和应用,融合多源数据,方便了设计专业及时提取与应用基础数据、更新优化方案,并为输电线路数字化成果交换与提交提供了数据支撑。

  野外工作突发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周密的管理也成为东北院的重要抓手。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权责明晰的‘以老带新 ’工作小组,制定工程进度日报、周报制度等等,‘组合拳’的落实保障了作业的有序推进。”驻扎现场的东北院测量专业总工程师徐健说,“同时,环境越艰苦,协作越重要。云南、广西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我们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赢得了信任和口碑。一次傍晚,因暴雨路滑,一组队员的车辆因侧滑底盘磕碰受损无法发动,经临近的兄弟组、当地老乡和交警共同协作两个多小时,险情成功化解。” 

  “由于勘探手段科学、管理规范,东北院成为全线唯一没有因为避让溶洞而修改设计方案的单位,也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线路断面图、地基断面图、塔位地形图、房屋分布图、塔位成果表,确保了塔位安全可靠、路径优化合理、施工便利高效,多次获得南网公司表扬。”东北院项目经理袁立江自豪地说。

大江安澜依此门
穿越“喀斯特”(新闻特写)
沁阳电厂1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图片新闻)
环保电厂映鹏城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