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让所有人都能享有可负担、可再生、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朱妍 姚金楠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4月29日   第 01 版)

  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

  相比首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参与国家更多、成果更丰硕,因此也吸引了更多媒体的目光。每日6点到晚10点,设于国家会议中心的新闻中心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之一,2200多平方米的媒体工作区座无虚席,4100多名中外记者在此忙碌,通过一则则报道向外传递着论坛好声音。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能源自然成为大伙儿争相关注的焦点。

  在国家会议中心入口处,多幅介绍大型能源项目的生动图片,吸引了记者及与会者们纷纷驻足。这其中,既有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项目、世界第二大水电项目白鹤滩水电站等国产项目,也有“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能源项目——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等由中国企业主导或参与建设的国际工程。

  “我要把这些图片照下来,带回去给同事们看。中国的能源工程很了不起,希望以后有更多中国专家来帮助我们。”来自海地的Mondy Victor时而举起手机拍照,时而在本子上认真记录。

  “让所有人都能享有可负担、可再生、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正如《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所凝聚的公识,“我们支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提高能源安全”。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越来越多国家得以实现,并逐渐丰满起来的美好愿望,涵盖理念、建设、投资、科研等方方面面。

  “有人说‘一带一路’合作推广了不少带有污染的能源项目,对此我并不认同。在风电、水电、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分享了许多宝贵经验,帮助很多国家解决电力供应、能源安全问题,同时大大减少污染,这值得我们学习。”来自加拿大的能源环保专家Robert Earley说。

  长期关注能源市场的越南投资经理BUI VAN KIEN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不仅能一口气报出华电、特变电工、南方电网等多个中国能源企业的名称,对他们的主要业务也信手拈来。“能源基础设施是服务于越南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领域,按照目前发展,越南电力需求将以年均10%—15%的速度增长,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潜在市场。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带来好的技术、设备,并将为中国企业创造更有利的投资条件、提供更优惠的项目政策。”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学习3年多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生Kamran Amin,也是此次论坛的“铁粉”之一。“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是我关注和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目前在储能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所以希望在中国学习更多一手知识,将先进的技术及装备制造经验带回去。”

  随着论坛圆满落幕,一大批新的能源合作又将拉开序幕,我们期待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质量能源合作点亮“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召开
“让所有人都能享有可负担、可再生、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