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

草原“捕风人”(一线故事汇)

■赵伟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4月08日   第 24 版)

  春日黄昏,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协鑫国泰灰腾梁风电场一座座风塔被勾出淡淡的金边,时缓时急转动着的风叶兜出圈圈光晕。牧草刚刚露出地面,仰望着落日余晖下一个个迎风而动的“巨人”。

  守护这些风机的,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年轻人。他们中间,3名共产党员——风电场生产部经理助理任智雄、检修组组长赵翠海和贺鹏飞,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出色完成了各项运行和检修任务。

  完成了3号风机的检修,借助绳索保护,沿着爬梯从65米高的塔筒来到地面,任智雄和搭档的额头都沁出了汗珠,眉宇间隐然可见塞外风雪留下的痕迹。每月巡检66台风机,处理各类故障,保障正常发电,是团队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塔筒内往上看,窄窄的爬梯望不到尽头,正常人看一眼就会心生胆怯,任智雄却满不在乎:“这算啥,倒是这里的‘白毛风’挺唬人哩!”

  去年12月的一个周一,气温接近零下30℃,速度达到每秒25米的白毛风卷起漫天大雪扑向草原。任智雄担心进场同事的安全,特意起了个大早,和值班的几名员工一起开着铲车和检修车前去接应。大雪封境,方向难辨,车子“凭着感觉”缓慢前行。回场的路上,车轮陷进了厚厚的积雪,任智雄带头下车,组织大家挖的挖,抬的抬,推的推,白毛风肆意地将人推来搡去,雪片打在脸上瞬间化成冰冷的水滴往下淌。折腾了近半小时,车子终于“脱险”,靠着检修车牵引,又艰难前进了……

  一个小时的车程,愣是开了4个多小时,依稀望见风场时已过了下午4点。虽然都快被冻透,但大家齐声欢呼,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灰腾梁风电场距离锡林浩特市区70公里,周边没有任何配套设施。综合楼是一栋蓝顶白墙的两层建筑,办公、食宿都在里面。因为没有地下水,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都要从市区运送。因为受制于道路与车辆的限制,一次只能拉两方,当班员工一周都难得洗上一次热水澡。

  2017年以前,风电场的生活尤为艰苦。没有厨师,就由值夜班的员工负责做饭;房间少,许多员工挤在一间宿舍;除了一台卫星电视,大家没有其他娱乐设施;尤其是地处荒僻,通讯信号弱,大家与外界联系只能依靠唯一的一部马背电话。

  贺鹏飞2011年入职时,第一次来到风电场,推开宿舍房门,看到陈旧的高低床,简陋的小桌,心生苍凉。正如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都说草原景色美,可有谁看到过我们身穿着沾满油污的红色工装,攀爬在高塔上,奋战在机舱狭小的空间里?谁不渴望守护着父母,与爱人长相厮守,陪伴幼子成长,但我们却在这片名叫灰腾梁的土地上谱写自己的青春……”

  在赵翠海眼里,35岁的康国俊是不折不扣的“老前辈”。老康是内蒙古凉城县人,目前担任风电场生产部副经理。从2008年项目基建至今,他在灰腾梁已经度过了11载春秋,熟悉这里的每一座风塔,每一处草场。

  赵翠海常听老康讲起基建时期的故事。2008年春节前夕,工程进入关键时期,项目员工都驻守现场。那时候,白毛风刮得呼呼响,工人们冻得手脚麻木,嘴唇青紫,老康也在挖雪时冻伤了脚,一连几个月都穿不上鞋。除了盯工期,大家还要协调施工单位、设备厂家和当地牧民,一天下来几乎要散架……从老康的讲述中,赵翠海感受到了协鑫风电创业人的不易。

  “我们的风电场和一些后上的项目相比,设备什么的都要落后些,但平均利用小时照样在当地名列前茅!”提起成绩,赵翠海一脸骄傲。在弃风限电的严峻挑战下,团队倾注了更多的心血,通过把握节奏抢风发电,不断改造硬件升级软件,精细分析整治顽症,弥补了自身的“先天不足”,一分一毫地挤出了利润。

  每年5月至10月,是风电场抢风发电最忙的时候。经历了风雪和严寒的草原将重新焕发生机,这群年轻的“捕风人”也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将浩荡劲风转化成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作者供职于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变电检修女班长(匠人匠心)
清明烟雨
草原“捕风人”(一线故事汇)
作品欣赏
又见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