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4月01日 星期一

矿山轨道

■陈君英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4月01日   第 24 版)

  福建深山中,如今很难再看到轨道,不过,“70后”的“矿二代”却对轨道印象深刻。因为自小生长在矿山里,他们看惯了一车车煤炭沿着轨道前行,然后倒入煤仓;他们从校园走到工作岗位,离不开矿用轨道的牵引。

  福建缺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摆脱能源供应的制约,省内各地开始在深山里寻找煤炭资源。建矿初期,生产工艺原始、落后,井下作业全靠手工操作,挖煤用锄头,掘进靠钢钎、大锤,爆破用土制炸药,照明用蜡烛和“臭土灯”,运输靠肩挑,“上班一身煤,下班一盆水”,职工最初每天只有五角钱的伙食费补贴。资料记载,福建兴建煤矿始于1958年,期间经历了暂停以及恢复建矿。不论条件多艰苦,煤矿建设依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开采到正规开采,每一步都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

  建矿初期,煤矿运输用木制轨道,一辆辆承载矸石或煤炭的矿车,行走在木制轨道上,运输工人像拽着缰绳一样拽着煤车,后方多人再用劲推,煤车便沿着木制轨道滑动。之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煤矿运输有了铁轨,从8公斤的细铁轨,到16公斤的大轨道,煤矿开采的煤炭为国家发展注入了动力。

  1990年,我毕业后来到矿山,沿着父亲工作的轨迹继续前行。那时,煤矿井巷运输已全部使用正规运输轨道,枕木也按照火车轨道标准铺设,一列列煤炭或矸石车“哐当哐当”沿着轨道牵引而行,矿山的工作环境完全变了样。父辈们回忆,煤矿建设初期靠独轮车或肩挑手提运送煤炭,再后来用木制轨道以及一条细细的小铁轨,随着改革发展,轨道渐渐宽了、重了起来。

  参加工作不久,我去省城培训,坐在绿皮火车上,看着穿梭而过的大铁轨,感觉很是新奇。从煤矿运输到省际交通运输,铁轨显示出惊人的力量,也改变了每个矿工的命运。

  2000年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上京矿务局和永安矿务局合并重组,成立永安煤业公司,柯坑煤矿归属永安煤业公司管辖,踏上新的发展征途。2014年,永安煤业原来的主力生产矿井加福煤矿宣布关井闭坑,之前的东坑仔煤矿与半罗山煤矿兼并。2017年,小华煤矿与毗邻的京东煤矿也关井闭坑。

  不久前,煤矿原来的同事小苏联系了我,他已脱离煤矿,去了沿海的热电厂工作,而我也转到了柯坑煤矿,同事小郑竞聘到了海上风电企业……我参加工作时,很多人想方设法挤进煤矿,想拥有一份“铁饭碗”,而如今,更多年轻人把目光转向了非煤产业,矿井的轨道也延伸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我依旧行走在煤矿里,但是2020年,柯坑煤矿也将退出煤炭开采序列。看着这一条条如火车铁轨粗的井巷轨道、一块块火车枕木整齐排列、一盏盏游曳的矿灯、寂静的山林,以及堆积在车间里的旧轨道,矿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等待着时间。

  对许多人而言,煤矿给了大家一抹难忘的黑色和一份奋斗的深沉。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新时代,那些亮锃锃的矿山轨道,闪耀着矿工们的智慧,承载着矿工们的期待,见证了时代变迁,更牵引着新的改变。

  (作者供职于福建能源集团永安煤业柯坑煤矿)

矿山轨道
给生活来点“折腾”
巾帼团队“领头雁”
一块燃烧的煤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