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3月18日   第 14 版)

  鄂安沧管道一期工程

  累计输气10亿方

  本报讯  3月12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鄂安沧输气管道一期工程累计输送天然气10.36亿立方米。该管道于2018年11月15日投用,是中国石化华北地区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供河北南部6市天然气的重任。

  鄂安沧管道一期工程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督办的重点工程,是中国石化响应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和缓解京津冀地区供气紧张局面,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鄂安沧管道一期工程形成了连接华北腹地天然气资源的大通道,提高了供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鄂安沧输气管道一期工程途经河北、河南两省8市23县区,年输气量可达70亿立方米,优先利用天津LNG接收站供气。其中沧州站、南乐站分别与中国石化天津LNG外输管道联通和榆济线联通。安平站与中国石油陕京线实现联通,进一步完善了华北地区天然气供气网络,实现骨干管网的互联互通。此外,一期工程还与华北地区在建最大的储气库文23储气库联通,建成后年有效工作气量在40亿立方米以上,并将利用文23储气库为华北地区提供应急保障。

  (梁庆云 生动)

  

  首套海底管道超声波

  内检测器研制成功

  本报讯  3月14日,从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装备技术公司)传出消息,近日由其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海底管道超声波内检测器目前已完成海试后的数据分析,取得的数据完整有效,且检测器各项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与该项目配套的亚洲最大水下管道综合实验基地顺利通过专家验收。两项成果的取得,同时填补了国内海底管道检测在超声波内检测技术和验证评价方面的两项空白。

  海底管道如同人体的血管,在海洋油气资源的输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业内使用较多的管道内检测技术主要有漏磁内检测和超声波内检测。此前,中国海油海底管道内检测主要依赖国外公司。为了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装备技术公司联合中海石油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完成8寸漏磁内检测器的研制和海试,历时四年之后,又于近日完成超声波内检测器的研制和海试,极大提升了中国海油管道内检测能力。与漏磁内检测相比,超声波内检测技术在检测壁厚范围、缺陷深度等方面优势明显。

  该技术基本能覆盖所有的管道壁厚,具有精度高、通过性强、定量化等特点;此外,在检测金属损失缺陷、制造缺陷的基础上还能测出裂纹、分层等漏磁检测技术分辨困难的缺陷,为完善中国海油管道检测技术、推动管道完整性管理迈出重要一步,为海底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作为配套项目,由装备技术公司负责建设的海底管道综合验证评价实验室从2014年开始投建。该实验室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跨越“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它依托长150米,宽42米,深9米的干式船坞建设而成,总占地面积42000平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下管道综合实验基地,目前完成的是实验室二期建设。

  (吴倩)

  

  上海石化首次采用

  润滑油“液袋”包装

  本报讯  近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在采购润滑油时,首次尝试使用“液袋”绿色新包装,这一改变预计全年可减少使用1800只润滑油桶,从源头上减少固废、危废产生,为生态环境减负。

  以往润滑油包装为桶装,每桶200公斤,因润滑油有粘度,容易挂在桶壁上,每个空桶都会留下1公斤左右的残留。按照相关法规,润滑油空桶属于危险固废,需专业处置。

  而现在采用“液袋”装润滑油,1袋1吨,通过顶部开口插入抽取管抽取润滑油,几乎可以做到零残留,外面用来保护“液袋”的周转箱可循环再使用。这一改变可有效降低润滑油使用过程中固废、危废产生,减少浪费,有利于资源二次回收利用。

  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固废、危废处置费用,5个润滑油空桶的处置费在1000元左右,而1个“液袋”的处置费不超过60元。

  为践行“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该公司还将对另两个品种的润滑油采用“液袋”包装。

  (王佳麟 邓昊 雷红 孔敏)

资讯
中国石油: 打造绿色矿区
河南濮阳:中原油田重点预探井庆古3井取出煤层岩芯(图片新闻)
哈得油田累计产油超2500万吨(关注)
中国石油雄安首口地热井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