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

精打细算 “逆势登高”

渤海油田打开调整挖潜新篇章

方舟 常涛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3月11日   第 19 版)

  ●作为我国海上对外合作开发的起步油田,埕北油田已走过35个春秋。虽立下赫赫战功,但也近迟暮之年。如何让它实现稳产、上产,发挥老油田挖潜排头兵、桥头堡作用,是摆在渤海石油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2019年,油田投产5口调整井,日产油量突破1800立方米,超出历史高峰日产油量的30%,成为开发人在老油田挖潜精打细算的重要战果,同时从根本上扭转老油田不利局面,打开老油田调整挖潜新篇章。

     

  日前,从中国海油渤海石油管理局传出消息,埕北油田调整井A1H1成功投产,日产油超100立方米。至笔者截稿,油田2019年已投产5口调整井,日产油量突破1800立方米,超出历史高峰日产30%,成为开发人在老油田挖潜精打细算的重要战果,同时从根本上扭转老油田不利局面,打开老油田调整挖潜新篇章。

  作为我国海上对外合作开发的起步油田,埕北油田已走过35个春秋,虽立下赫赫战功,但也近迟暮之年。如何让它实现稳产、上产,发挥老油田挖潜排头兵、桥头堡作用,是摆在渤海石油人面前的一座大山,翻过并不容易。埕北油田钻遇的油层不多,除了主力生产层位东营组之外,大多数为非常规稠油,储层先天条件不足、储量规模小,难以成为产量接替区域。最后的希望落在了生产30多年的主力生产层位上,然而,目前其采出程度已超过45%,剩余油零星分布在地层各处,如何将相隔1600米的地下剩余油精确定位、有效挖潜是行业难题,其实现难度可想而知。

  剩余油研究精准定位挖潜区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动上的突围。渤海石油研究院科研人员首先在攻坚核心——“零星分布”的剩余油定位上精打细算。

  研究人员在传统剩余油描述方法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田不同区域的水淹特点,首先将剩余油研究区域进行宏观划分;通过不同区域的剩余油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对表征实际流动特征的参数更加具化,由此形成的新技术不仅缩小了剩余油的研究尺度,提高了研究精度,也获得了区别于常规的认识,提出了气顶区、内部井间、油藏边部等多个挖潜有利区域。目前,这些区域已部署实施15口调整井。今年实施的B24H1井位于油藏边部,其位置、水平段长度、角度均是结合精打细算剩余油定位的成果,该井投产日产油量超过120立方米,含水率仅为2%,用实际效果证实了研究的精度及可靠性。

  井位优化打好实施基础

  近年来,在剩余油研究的指导下,科研人员确立了利用高含水井槽资源,增打调整井挖潜零散剩余油的措施原则,但随着每年调整井数量递增,井槽资源成了“抢手货”。

  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作业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对影响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层层梳理,确定在井位优选与随钻优化中狠下功夫、精打细算。

  现阶段,埕北油田剩余油越来越零散,调整井实施就像定点爆破,导致地下井的轨迹越来越复杂。为了不断提升地质油藏与钻完井完美靶点重合度,做到优中选优,一口调整井往往历经几十次的设计优化。

  今年实施的B21H1在轨迹设计中历经21次的优化,最后调整范围仅为10米,相当于在一个足球场内放一根铅笔,左右移动范围不超过10厘米。同时,油田人员将研究单元从月缩短至周,主动增加一个研究维度,实时跟踪最新调整井生产动态,不断完善剩余油认识。

  多专业融合分析提升随钻精度

  可靠的剩余油研究仅仅是基础,调整井的成功需要精细随钻实施作为保障,这里面的精打细算更不能少。

  作为开发35年的主力油组,剩余油高度较低,随钻着陆入层深浅决定着调整井含水上升的快慢。并且,调整井大部分部署于近断层及油藏边部等井控程度较弱区域,构造精准预测难度较大。在构造难以精准预测的情况下,既要保证油柱高度以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又要着陆在物性较好的储层中,确保初期产能及后期提液增产效果,因此对随钻精度要求非常高。

  开发地质人员提前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收集、整理周边井静态资料,不仅细致研究水平井目的层的地质特征,还对邻近标志层进行分析并预测深度。实施过程中,包括开发地质、地震、工程等多专业在内的随钻团队根据预测深度与实际对比,逐渐调整轨迹,采取“打一层,对一层,边打边对”的措施,确保无论地层变化大小,都能保证着陆位置与角度最佳,真正实现老油田调整水平井的“稳、准、狠”。

资讯
环保行业呼吁市场化改革
江苏连云港 加快打造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图片新闻)
渤海油田打开调整挖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