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日前成立了北京原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这个公司的初衷是什么?会涉及什么项目?
万钢:作为科研单位,我们形成的很多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一个平台来加快转化。
第一,通过这个平台,对科技成果进行院所层面的转换。第二,对我们下属的科技公司进行管理统筹。第三,对外投资或者引资项目,使原子能院的科技成果和外界社会能结合,使我们的技术和外面的资金、管理能够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成果转化。
通过这个转化平台,更重要的是在内部建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所以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文件,给予科技人员或成果拥有者投资回报,的确是比较好的调动。
中国能源报:核能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和其他领域有什么区别?公司在产融结合方面有无具体项目?
万钢:我们现在强调军民融合,军民领域的很多技术是相通的,这个方向的成果转化会越来越多。另外,通过这种转化,以科研单位为抓手,再与外面社会资源相结合,形成“小核心大协作”的科研体系,形成资源的共享和共同利用。
首先,原子能院的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能转我们都尝试转化;其次,科研单位有国家的定位,但也应该进入市场打拼。我们希望不仅仅有国家的投资,也希望有市场的投入来促进成果转化。
中国能源报:核能供热的产业化应用如何?核能供热的经济性是不是还需要突破?
万钢:我们以前研究低温供热项目,截至目前完成了一些设计,正在寻找厂址,这个项目也是我们选定的一个技术转换项目。核能供热的前景非常好,国外也在应用,它的经济性是我们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我们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新的开发,北方地区的蓝天保卫战可能还是很需要的。
中国能源报:核能供热如何适应我国国情,以成本低、公众接受的方式运营?
万钢:低温供热的最大优势就是十分安全,因为它在一个水池子里面安置了反应堆,水温不超过100度,没有高温,没有高压,是一个非常平静、缓和的状态,而且我们设计上能够保证它很安全,即使发生一点小的失误,完全可以控制。另外,就是通过市场化应用,实现经济性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