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我国第二条500千伏超高压、长距离、大容量跨海联网工程——“南方主网与海南电网二回联网工程”(以下简称“海南联网二回工程”)首根海底电缆在澄迈500千伏林诗岛终端站成功登陆,为今年4月工程全面投运打下了基础。
六载砥砺笃行,今朝硕果丰盈。自2013年7月进行可行性研究开始,到肩负勘察设计和全过程咨询重任,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中南院(以下简称“中南院”)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以先进创新的理念,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奉献智慧、挥洒汗水。
技术创新攻克世界级难题
海南联网二回工程输送容量60万千瓦。工程建设关键的环节是在琼州海峡敷设4根截面800平方毫米的海底电缆。电缆中间没有接头,是目前世界上单根最长的500千伏交流海底电缆,工程预计今年4月建成投运。
“海南联网一回工程结束了海南‘电力孤岛’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海南联网二回工程将现有电力输送能力由60万千瓦提升至120万千瓦,将极大降低台风多发的海南岛大面积停电风险,提升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南院副总工程师吴庆华说,该工程不仅将保障海南核电稳定运行,适应海南能源输入多样化发展需要,还将为海南建设自贸试验区提供能源支撑。
海底电缆工程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海上工程,而琼州海峡海域宽广,航道繁忙,浪高水急,平均水深达40米,最深处达110米,底层洋流流速约为1.4米/秒,表层洋流流速约为1.83米/秒,海底地质条件包括沙、淤泥、塑土、岩石等,要一次性把电缆安全地敷设到海底,难度非常大。
尽管海南联网一回工程已投运10年,但国内超高压、长距离、大水深的海底电缆工程建设经验仍然十分缺乏。为此,在吸收一回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中南院联合高校及科研单位,以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和中南院的科技体系为依托,陆续开展了海底电缆风险评估、海底电缆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海底电缆洋流振动特性及防护、海底电缆工程抛石稳定性、海底电缆在线监测方案、海底电缆护层结构及接地方式优化等一系列科技课题的研究。
最终,中南院解决了海底电缆分类量化风险评估、海缆保护、过电压保护、登陆段防冲刷、锚固方式及铠装型式优化等工程设计中的难题,顺利完成了海南联网二回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
在建设过程中,中南院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取得3项专利,5项专有技术,参编2项国家标准,主编3项电力行业标准,参编1项CIGRE TB623工作组技术报告,参编1本设计手册,发表20余篇论文……
“很多技术问题都是跨行业、跨专业,没有现成的规程供参考。这也是公司为我们搭建的一个创新平台,让我们解决了一系列工程难题,更加懂得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中南院海南联网二回工程主设人岳浩感到非常自豪。
高质量全过程服务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就在举国喜迎春节、阖家团聚之际,海南联网二回工程首根海底电缆从广东徐闻500千伏南岭终端站开始敷设。
由于琼州海峡海况复杂,风急浪高,该工程采用水下机器人辅助电缆敷设作业。为避免水大浪高时出现敷设偏差及损坏电缆的情况,同时防止施工时对海南联网一回电缆造成损坏,中南院设计人员驻船对敷设过程中的船只航行速度、电缆释放速度、电缆释放位置、电缆敷设张力等各项参数,实时提供技术支持。
“虽然春节没能与家人团聚,但想到参与的是这样一项使命重大的工程,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中南院海南联网二回工程设计工代吕书伟被晒得黑黢黢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实际上,这只是中南院全过程服务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中南院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精心开展勘测设计咨询服务,包括前期调研收资、海缆及附属设备国际招标文件编制、国际招标澄清、合同谈判、设计联络会、海缆生产过程技术监督及试验见证、施工方案技术审查等,为推动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是做到了全过程咨询服务。”中南院海南联网二回工程项目经理马凌体会颇深。
海南联网二回工程海底电缆及附属设备的制造与施工合同承包商为意大利公司,项目技术方案直接与意方沟通。在项目执行中,每一个事项都需要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如出现不一致,就涉及费用增加问题。中南院对参数要求、合同条款的出处、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等精益求精,起到了智囊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