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苗寨的路灯

■杨文凭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2月18日   第 24 版)

  五年前,回黔东南锦屏县老家过春节,一路不断赶火车、转汽车、打出租,到村口已是深夜两点。夜色中,突然发现苗寨大变了样,灯火通明,路灯宛如一个个高举起的火把,沿着大街小巷整齐站立,与亮江交相辉映,“渔灯”点点,波光粼粼。

  朝家的方向望去,那砖木结构的吊脚楼前,也闪着一盏路灯,灯光下有两个人,影影绰绰,很像父母。他们应该是在我故意不告知到家时间后,夜深了依然不肯睡去,听见村口响起车声,又出门眺望了。

  我家建在半山腰上,需从大路拐上一段长400多米、宽不到1米的泥路才到,其间经过两丘水田,弯弯曲曲,极不好走。夏秋季节,常有各种动物潜伏路边,曾有人被毒蛇咬过。如今,就在这条路两处最黑暗的地方,也赫然竖立着两杆高达五六米的路灯,照着我一路回家。

  看到父母迎面而来,我好奇地问,何时装起了路灯?父亲告诉我,这些都是太阳能环保路灯,是不久前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项目,寨子里前前后后共装了50盏。母亲还说,现在免费送的水泥和沙子都运来了,等过完年,家门前的土路将加宽,变成水泥路。

  其实,家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通了电通了电话,县政府还在村里修建了一座装机容量4000千瓦的水电站,但到了晚上,整个苗寨依然漆黑一片,有时只看见一些吊脚楼的窗棂,露出微光。

  苗家人吃完晚饭,喜欢走村串寨,摆龙门阵,对唱苗歌。时常在夜色里,男女老少们成群结队,打着手电筒,点着松油枝火把,像一个个移动的太阳,遍布寨子的街巷山道。

  手电筒不仅模糊不清,还得经常换电池。而火把光芒四射,能照亮前前后后,却极易被夜风刮灭,埋藏隐患。

  如今,有了这50盏路灯,夜晚归家的游子,看清了回家的路;早出晚归的农人,不再被潜伏在路边草丛里的毒蛇咬了;苗寨的面貌又大变样,乡民们更能感受到美好的乡村生活。

  质朴的苗家人自发在寨口安了一块石碑,用文字刻下路灯的前世今生,告示子孙后代,铭记来自杭州的这份珍贵友谊。

  每当夜幕降临,全寨的太阳能路灯,宛若约会的情侣,悄然亮起,灯火斑斓,红霞遍山。推开窗台,站在吊脚楼上,迎着山风,苗家人对唱的歌声,纷至沓来,飘入心房。

  每到晚上10点多钟,上坎的堂哥又在别人家喝了酒,披着外套,摇摇晃晃走回来了。他那一轻一重的脚步声,刚靠近田埂,便惊吓了田里的鱼儿,“啪”一下,全散开了。他家两只一大一小的狗儿,闻讯狂吠不止,不到十秒,便飞窜到主人面前,不断亲昵。

  待到午夜12点,家家户户的灯光次第熄灭,只有路灯尽情闪烁,笼罩在一片山雾中,等待日出,再悄然“入眠”。

  在这盏路灯下,亲朋好友来往做客,把酒言欢,抚今追昔;在这盏路灯下,我娶回了来自中原的汉族妻子,牵着女儿的手回到故乡;在这盏路灯下,我也送走了去省城读大学的妹妹,鼓励她去搏击广阔的天空……

  (作者供职于天津厉迅科技有限公司)

猪年忆猪
春之歌
“路上”长大石油娃
苗寨的路灯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