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1月21日 星期一

书香伴路

曹锋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1月21日   第 24 版)

  小时候,我家住窑洞,靠窗户的炕桌旁,父亲掏出了个四四方方的壁橱,再用几枚大头针固定碎花布,遮盖起来。揭开花布,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两排小人书,这是我和弟弟童年时的精神领地,也是我的第一个“书房”。

  每天放学后,我和弟弟趴在炕桌上写作业。白麻纸裱糊的方格窗户上,粘贴着母亲和大姐哼着信天游剪下的大红剪纸:大公鸡、俏鸳鸯、花喜鹊、山丹丹等,在夕阳映衬下,格外动人。写完作业,兄弟俩开始阅读小人书,不时传来“咯咯咯”的笑声。每每读到精彩处,我便眉飞色舞给家人朗诵最精彩的句子,若还不过瘾,我和弟弟便各自操起“长枪”,在院子里模仿故事情节“战斗”一番。尘土飞扬间,我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有时也和邻居小伙伴大毛二毛一起,表演“三战吕布”的精彩打斗。这是我最早的文化启蒙。

  读二年级时,我和弟弟转到离村十里路的县城关小学就读,住的是父亲单位分配的一间20平米左右的瓦房。冬天在炕头烧火,做饭取暖兼顾,客厅、卧室紧促连在一起。我和弟弟并排趴在父亲的办公桌前写作业,书桌靠墙处,摆放着父亲医药专业的书籍,下面一层是小人书、《作文》《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读物。晚饭后写完作业,我和弟弟便摊开书本,开心阅读。父子三人不仅共享书桌,临睡前父亲还要讲“三国演义”或“西游记”。少儿读物和睡前故事,是我早期的文化滋养。

  工作后,单位分配了公寓楼,3人一间十来平米的宿舍。我购来简易书柜,下面两个格挡高,放置大开页书籍,如《收获》《十月》《青年文摘》等,上面两格放置小开页的《小小说选刊》《半月谈》《故事会》及各类诗集。简易书柜旁,安置了一套学校淘汰下来的学生单人课桌,是我过去20年来最阔气的“书房”了。舍友们周末举办“啤酒会”时,我的小书桌成了茶几,花生米、榨菜、啤酒杯挨挨挤挤,排列在桌面,一杯杯豪饮后,弹拨起吉他,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或“大约在冬季”,气氛空前热烈。大多数时间,总是我与孤灯、单桌相伴,在书香弥漫中思绪飞扬。那些美好的日子里,我读了《席慕蓉诗集》《白鹿原》《热爱命运》,抄写汪国真的诗歌,还把贾平凹的头像贴在墙上。读累了,面对窗外吹起竹笛,或弹起吉他吟唱抒情民谣,也写写略带忧伤的诗歌。

  结婚后,我家分到一套80平米的两居室,我也终于有了卧室兼书房:写字台、书柜、文房四宝,一应俱全。闲暇或夜深人静时,自己独处一室,一灯、一桌、一书、一柜,在书籍的海洋里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后来,在文友引导下,又开启了网络阅读和写作,好不开心!

  2006年,两居室换成了三居室,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我拥有了独立书房。单位住宿舍时,我有两柜子书籍,如今的家里,还有两柜子钟爱的书籍,自觉已成了精神富翁。晚饭后,常吟诵《古诗三百首》《论语》《诗经》《道德经》《古文观止》《吕氏春秋》《易经》等传统经典书籍,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后来,闲暇时开始创作散文、诗歌、评论和小说等,发表于省市国家级报刊杂志。

  风华几十载,一路伴书香。40多年来,随着住房的变迁,书房由小变大,由简陋变得宽敞明亮,成为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当夜幕降临,每一盏温暖的灯下,都飘着书香,而天下读书人亦念念不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供职于延长石油延安炼油厂)

“小”汽轮机“大”工匠(匠人匠心)
丝路蛟龙
书香伴路
与智慧同行
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