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1月21日 星期一

“小”汽轮机“大”工匠(匠人匠心)

杨雨薇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1月21日   第 24 版)

  这是一个大工匠与小汽轮机的故事。

  2007年5月23日凌晨三点,大亚湾核电站连接厂房内依然灯火通明。参与大亚湾核电2号机组第12次大修小汽轮机(LLS)检修的工作人员脸上挂着持续熬夜后的疲惫。

  “这次还是不行!”看到结果数据,杨秀武皱着眉头叹了口气。声音虽不大,但对在场所有人而言却重如千斤,这意味着连续的通宵达旦和一次次努力付诸东流。一群人依着昏暗的灯光走出厂区,谁都没有说话,失望和困倦几乎压得每个人喘不过气来。

  “已经是第10次了!能想到的方法都用过了,国外厂家也没有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再这样熬下去人都垮了!”首次参与小汽轮机热态试验的新人小刘随口而出的几句抱怨,打破了沉默。

  扫了一眼大家疲惫的脸,杨秀武反而比知道试验失败时轻松了不少。“回去吃点东西,洗个澡休息一下。”他拍了拍小刘的肩膀,看着所有人:“前十次的失败经验,说不定就是下次成功的关键呢?”小刘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歉疚。连着几天的熬夜试验,大修关键路径已经延误近80个小时,作为小汽轮机检修和试验项目负责人,杨秀武才是压力最大的那个。

  的确,此时杨秀武内心的焦虑和烦躁已升至顶峰,但此时,必须让团队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自己乱了阵脚,这次“战役”就会彻底溃败。最终,本该一次成功的小汽轮机试验进行了13次,延误大修关键路径超过了80个小时。“遇到问题要去解决,但像这样被设备牵着鼻子走,是维修人员绝不能忍受的。”至此,杨秀武就跟小汽轮机“杠”上了。

  小汽轮机系统属于核电站的安全保护设备,能在核电站突发断电事故时为相关设备提供紧急电源。然而,这套系统最出名的不是“救火”功能,而是“难搞”程度。设计缺陷导致的“先天不足”加上缺乏试验监测设备,无法有效记录试验数据,小汽轮机系统的毛病算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国外厂家也束手无策。2008年,杨秀武正式签署攻关任务书,作为小汽轮机攻关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杨工,又在啃砖头呢?”看到杨秀武埋头在一堆资料里,同事们经常调侃他。“这可不是一般的砖头,啃透了那就是一块解决问题的敲门砖啊。”杨秀武听到调侃倒也哈哈一笑。语气虽然轻松,但任务却并不轻松。这块“砖头”就是法国电力公司撰写的《LLS系统跳机故障诊断,以及为提高系统可靠性而采取的行动》技术报告。45页的报告晦涩无比,包括了各种专业术语翻译和繁杂的技术问题,虽然其中的案例因各电厂情况各异而不能直接用来解决问题,但杨秀武坚信,吃透这份报告后再结合具体情况,一定能梳理出一条符合小汽轮机启动和运行特性的“理想曲线”,这也是唯一保证小汽轮机试验成功的关键。

  大方向有了,过程却并不顺利。由于影响小汽轮机功能异常的因素很多,现场设备的参数、各机械部件的衔接匹配等细节问题都变得至关重要。在攻关的一年中,杨秀武带着团队跑遍了相关专业人士请教技术问题,很多跨专业的知识甚至“从头学起”。

  论证、推翻、再论证,在看不到尽头的“往返跑”中,团队越来越接近正确的目标。当符合小汽轮机启动和运行特性的“理想曲线”逐渐清晰,杨秀武心底豁然开朗。

  通过改进和大量现场实践最终形成的各种故障模式分析诊断方法,在接下来的几次大修中快速解决了一系列问题。自此,大亚湾核电站小汽轮机的安全状态得到了根本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当这次攻关成功后,国外同行主动派团队来到中广核,与杨秀武交流技术。“取经”后,他们向杨秀武竖起了大拇指。

  “怎么样,当初那13次试验没白做吧!”杨秀武又拍了拍小刘的肩膀,“如果没有那么多次不同故障模式的真实演绎,我们对LLS各种故障模式所形成机理的研究和认识可能还会跑偏。所以,失败和成功一样有价值。”

  “择一事,终一生。”自1992年来到中广核,杨秀武已在现场工作了近30年。作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与“全国技术能手”,他至今依然奔走在各个核电基地参与大修。在同事眼中,他是儒雅温和的前辈和老师,也是危难时铁肩担重任的铮铮硬汉。

  (作者供职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小”汽轮机“大”工匠(匠人匠心)
丝路蛟龙
书香伴路
与智慧同行
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