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厚德载物 健行天下(初心能见)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西北院原副总工程师刘厚健

特约通讯员 饶虎 樊柱军 王延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1月07日   第 28 版)

  刘厚健近照
  西北院/供图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西北院(以下简称“西北院”)书写了一幅幅辉煌壮丽的电力华章,培养出一批批锐意进取的行业英杰,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西北院原副总工程师刘厚健,正是其中的代表。

  “走南闯北,每天与脚下的土地打交道,就是我的生活常态。”言谈中,这位花甲老人精神矍铄,既有户外工作者的洒脱,又有电力勘测人的谨慎。

  激情昂扬壮志酬

  “图纸要手工绘制,钻探编录复杂,一个工程负责人往往身兼数职,从工程策划管理到岩芯编录描述,从工程地质测绘到现场原体试验,甚至钻机操作有时都要亲自上阵。”刘厚健回忆道。1982年,他在龙口电厂勘察时,项目现场不仅勘测辅助设备落后,人员配置也非常紧缺。

  虽然生产条件艰苦,他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保质保量完成了外业勘察、内业资料整理和手工绘图任务。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带有显著附加下沉特性的特殊土质,开展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地基可能对工程造成的危害。1985年,在建设陕西蒲城电厂一期工程时,刘厚健多次冒着窒息危险率队深入45米深的探井取样,开创了45~53米深探井及井内深达27米处载荷试验、大批量非扰动土样大压力固结试验、多种工况湿陷与沉降计算等多项国内先例,首次全面揭示了Q2黄土的湿陷特性,并大胆突破了当年黄土规范的限制,首次将大压力湿陷性试验和标准黄土分层应用于工程实践,全面解决了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勘察、试验、评价与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这项工程也作为建国以来代表性黄土工程入选《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一书,相关经验被纳入新修订的黄土规范。随后,在同样黄土湿陷性强烈的青海官亭至甘肃兰州东输电线路示范工程设计中,刘厚健采用了遥感地质解译,成为输电线路勘测的行业首创。 

  “征服”湿陷性黄土的过程,不仅使刘厚健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也坚定了他“脚踏实地”的探索精神。

  2002年,±500千伏三峡至广东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惠州换流站建设,线路穿越南岭,面临矿区分布繁多、岩溶和采空区问题突出、矿区资料搜集困难等复杂问题。“期间,我们策划启动了全新精细化作业模式,首开国内线路工程现代化作业先河,将可研阶段的线路长度压缩,还第一次引进了地质雷达对采空区和岩溶洞穴进行探测,并组织绘制了沿线详细的工程地质剖面图,节约了2000多万元投资。”刘厚健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工程结束后,他编制了电力行业第一份关于线路跨越采空区稳定性的专题报告,工程也获得了建设部“200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

  此外,在国华锦界煤电项目中,刘厚健在初勘时及时捕捉到基岩中有“烧变岩”分布、表部有现代松散风积砂分布的特点,果断调整勘测方案,将主厂房南移120米,节约地基处理费用9800万元;在我国首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官厅至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中,他首次倡导将遥感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有效识别和排查了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避免了不良地质作用对线路路径的影响,推动了西北院勘测设计业务迈上新台阶。

  跋山涉水苦耕耘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输变电工程建设的脚步延伸到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塔基础产生的冻拔、融沉和流变等不良地质问题成为摆在电力人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几乎行遍祖国山川的刘厚健,凭借长年与土地“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将它们牢牢驾驭。

  冻土是一种成份、结构、物理属性都极为特殊的土类,在世界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冻土区最长的“电力天路”——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中,100公里长的路线有一半建在多年冻土区。

  自2007年起,刘厚健开始主持冻土研究与勘察,全程参与冻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咨询、评审工作,他5次登上青藏高原,实地研究冻土。他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时的感受:“工程须深入到冻土内部建基础铁塔,而高海拔多年冻土稳定性差、怕扰动,既怕冷,也怕热,随温度变化会出现各种地质现象,很‘娇嫩’。架设的2361基铁塔,每个地下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

  建设期间,刘厚健对冻土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科研攻关,系统化提出了选线、选位、选型操作性原则,并就冻土区特殊的勘探测试方法、施工及环保注意事项提出了全方位的指导意见,保证了工程的成功投运。其主持完成的冻土研究成果,被多家核心期刊收录,在后续的“青海与玉树联网工程”“青海果洛联网工程”等高海拔输变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项工程也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硕果累累播桃李

  在科研与实践之间,刘厚健一直在构建一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桥梁。

  凭借在深厚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冻土以及大厚度填土等特殊土的勘测评价处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勘测、大型电力工程选址论证及勘察、地质环境勘测评价等领域的持续耕耘,刘厚健先后主持完成国内外大中型电力工程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级优秀勘察奖6项、优秀咨询成果奖2项,省部级优秀勘测奖1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10余部。

  十年树木易,百年树人难。“在国内或行业内‘一览众山小’不是我的职业理想,我更希望西北院的勘察事业能够后继有人、青出于蓝。”刘厚健对年轻人的殷切希望溢于言表。

  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余,他先后组建了多个专业技术团队,定期就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组织年轻人培训答疑。在刘厚健的带领和指导下,西北院勘测业务逐步完善,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在湿陷性黄土、冻土、盐渍土等特殊土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在伊拉克石膏土地基、沙特珊瑚礁灰岩地基等国外特殊地基的处理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2018年年初退休后,刘厚健接受返聘,回到了熟悉的岗位。“当年我入行时,就许下了‘为祖国电力事业贡献全部力量’的誓言。在新时代,我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砥砺奋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虽已年过花甲,刘厚健钻研探索的“初心”依旧年轻。

厚德载物 健行天下(初心能见)
资讯
陪伴来自星星的你
锐笔漫画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