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冬奥之城“种”太阳 光伏拓宽脱贫路

——走进张家口光伏扶贫一线

■本报实习记者 齐琛冏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1月07日   第 18 版)

  在寒风呼啸的2018年岁末,记者来到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光伏曾为这里点燃脱贫的希望。两年来,光伏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切实变化?为助力冬奥会起到了哪些作用?记者实地探访德胜村,听老乡们讲述了光伏产业让他们脱贫的故事。

  让阳光成为源源不断的收入

  德胜村位于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处于坝上草原天路、锡林郭勒大草原两条旅游观光带的交汇处,气候凉爽宜人,交通便利,具有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由于气温低,无法多季种植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较低,长期以来都扣着贫困户的帽子。

  张家口风、光资源丰富。据了解,张家口市年日照小时数2756—3062小时,光伏发电年有效利用小时数可达1500小时以上,属太阳能辐射Ⅱ类区域。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实现扶贫开发和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具备投资周期短、见效快、风险低、25年稳定增收等特点,成为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

  记者站在德胜村一块高地上俯瞰,环绕高地四周的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走近光伏板下举目,一排排倾斜的光伏板如同打开的百叶窗,整齐划一,耀眼的阳光从板间隙透进来。

  光伏发电就像建在土地上的“银行”。德胜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忠向记者介绍,亿利集团捐赠的两座共计500千瓦的光伏村级电站是实施扶贫的主体,每年发电能给村集体带来60余万元的稳定收益,收益主要用于支持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保证所有贫困户每年每户3000元的补贴。剩余部分作为村集体公益性扶贫资金使用,包括设立环卫等公益岗位。

  “村里540户,共1164人。2016年底还有2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8年底,所有贫困户基本全部‘出列’,唯一未脱贫的残疾人也由村里把生活‘承包’了起来。”刘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唯一未脱贫的姚文桃母女,村里每年发放光伏补贴3000元,给孩子助学金2000元,低保2520元,残疾人补贴720元。这样母女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基本满足了温饱。

  刘忠还告诉记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也由村集体发电收入支付,所有村民都免费享受了“新农合”等福利。德胜村的光伏电站建起后,村民们既能收到每亩地每年400元的租金,同时又能为农光互补项目打工,多数人年均收入在万元以上。

  光伏+农业 清洁能源与美丽乡村并举

  刘忠和德胜村所有村民都没想到,吃了一辈子“山药蛋”,如今竟能成了让他们脱贫的“金蛋蛋”。

  扶贫电站并网之后,德胜村开始运营“光伏+产业”项目,近3米高的跟踪式光伏板保证地面也能有充足的光照,板下进行药材种植,并建设大棚以及露天大田在内的现代农业光伏协同设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德胜村地处坝上,海拔高、光照强、温差大,有马铃薯育种的优势和传统。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280座微型薯种植大棚,采用合作社统一管理、贫困户优先承包的模式,帮助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2018年,“德胜马铃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八批“一村一品”。

  “我们的马铃薯不久前还获得了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呢!”刘忠兴奋地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获奖证书的照片。据介绍,利用电商下乡政策,他们主要集中引导马铃薯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

  走进村民陆金旺家里,记者注意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结对帮扶公示牌。49岁的陆金旺告诉记者,自家耕地的微薄收入难以承担一双儿女的学费,经常入不敷出。如今他向光伏电站建设方出租了15亩土地,每年土地租金收入6000元,自己承包的2个大棚种植微型薯、甜菜等经济作物年收入约2万元,加上自己在村里的电站打工收入1万余元,2018年收入共4万余元,完全保证了生活,“妥妥地”脱了贫。

  记者在结对帮扶公示牌上看到,帮扶负责人的照片、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以及手写的帮扶事项和进展都清楚详细。陆金旺告诉记者,帮扶负责人已经多次到他家走访,平时也会保持电话沟通,了解他在劳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协调解决问题。

  村民马登云家里的20多亩地也租给了光伏电站,土地租金、光伏补贴、大棚种植和打零工,他一年收入六七万,迅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再也不用出远门打工奔波。

  当被问起“生活中看得见的变化是什么”时,马登云笑着说:“那就是存款里的数字和即将搬进的小洋楼啦!”走在德胜村里,记者注意到村南侧盖起了几十套整齐漂亮的二层“小洋楼”,将提供给贫困户居住。马登云告诉记者,2019年夏天他就要搬进新房,多余的房间打算办民宿、农家乐。“还要出去学习经营,咱搞农家乐也要专业和规范嘛。”马登云说。

  光林互补 清洁电力为绿色冬奥增彩

  张家口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联合举办城市。走在张家口的街头,不少地方可以看到冬奥会的元素。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即将建成的京张高铁沿线不远处,一座座山坡向阳面铺满了光伏板,脊脉相连,如同身披宝蓝色鳞片的巨龙静静蛰伏。这就是“奥运迎宾光伏廊道”。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完成240兆瓦的并网指标,建设在荒山上的光伏项目不仅充分利用光照提供绿色电力,而且能够修复生态脆弱土地4.2万亩。奥运迎宾光伏廊道将为首都北京提供有效的绿色生态屏障,也为雾霾治理、改善生态系统、防治水土流失起到积极作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项目建设方——亿利集团旗下张家口亿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常毅向记者感叹:“这片光伏山都是人挑驴驮完成的”。他告诉记者,荒山上没有路,车开上不去,机器在山坡上也无法固定,所有设备都是靠人挑、毛驴驮。平时两三个月就能建成的工程,在山上整整建了一年半。值得欣慰的是,所有的光伏电站都已于2017年6月30日并网发电。

  记者观察到,和德胜村离地面近3米的光伏板不同,山上的光伏板非常贴近坡面,板下和板间进行造林,主要种植喜阴的沙地柏、铁线莲、山杏等植物,从而避免土地冲刷和土壤养分流失。千百年来寸草不生的荒凉石头山,通过科技变成了电能和景观,变成了有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的金山。“我们更希望项目带来更多生态效益。”常毅说。

  冀北地区是国家级新能源基地,也是国家级集中贫困连片区。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中,5个集中于张家口,这里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能源方面,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如今,“光伏+农业”、“光伏+林业”、“光伏+旅游”……“光伏+”的模式纷纷落地,张家口不断探索着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产业结合的新路子,让清洁能源在精准扶贫、绿色奥运中扮演越来越亮眼的角色。

资讯
“两张皮”现象成光伏农业“绊脚石”
军民融合装机规模最大离网型新能源项目发电(关注)
浙江宁波:全国最大光电建筑一体屋顶项目并网(图片新闻)
冬奥之城“种”太阳 光伏拓宽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