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采煤沉陷区治理成绩斐然

矿山治理率平均提高了20个百分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本报记者 武晓娟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2月17日   第 16 版)

  12月12日至13日,国家发改委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组织召开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充分肯定了近年转型工作实践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同时,为全面推动转型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会议对下一步工作任务和有关工作要求进行了总体部署。

  累计获1600亿元资金支持

  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周晓飞介绍,截至目前,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已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近1600亿元。针对独立工矿区和采煤沉陷区的发展困难,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2013年起至今累计安排约170亿元,支持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央财政也相继将独立工矿区和采煤沉陷区纳入了专项转移支付范围,对改善矿区生产条件和群众基本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0年来,资源枯竭城市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撬动作用”,加快推进民生领域转型攻坚,财政民生投入不断加大。

  周晓飞指出,资源枯竭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矿山治理工作不断深入。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治理率平均提高了20个百分点,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再现绿水青山。

  同时,周晓飞表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转型的内生动力增强。

  采煤塌陷区变“包袱”为资源

  江苏徐州贾汪区、安徽省铜陵市、四川省泸州市、安徽省淮北市、山东省新泰市、湖南省冷水江市、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山东省淄博淄川区等9个转型成功的资源枯竭城市和采煤沉陷区分享了转型经验。

  记者了解到,贾汪区因地制宜实施潘安湖、小南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变昔日的生态伤疤为城市景观,成功将“包袱”转换成资源。淮北市在确定“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后,已累计治理沉陷地18.9万亩,治理率高达53.1%。

  重庆市万盛开发区从“一元独大”到形成煤电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等“3+3”产业集群,煤炭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历史最高的72%下降到5%。山东省淄川区实施两轮“五年300亿”技改计划,打造齐鲁云商(煤炭)、石灰石、水泥熟料三大公共资源线上交易平台,构建了“平台+实业+物流+金融”的运营生态圈。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湖南省冷水江市,矿业经济比重逐年下降,由“黄烟黑灰“变“碧水蓝天”,污水处理设施从无到有,资江冷水江段水质指标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不断好转,新建、改建5座城市公园。

  据统计,资源枯竭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由转型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转型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十多年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翻了近两番,其中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的支持占到20%以上。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主导资源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比十年前下降了一半,产业结构由“一业独大”转向“多元支撑”。

  集中力量突破制约瓶颈

  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基本建立接续替代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会议对今后要重点抓的五项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要求,要加强分类指导,力求精准施策。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各类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通过针对性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不同类型资源型地区实现特色发展。并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总结经验并加大宣传推广。

  同时,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加快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要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另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动能。同时,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的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今后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以改善矿区发展条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为核心,集中力量突破制约转型发展的瓶颈。

  会议同时强调,要强化市场作用,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等融资渠道积极作用。研究建立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金融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通过金融合作助推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

  此外,会议还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开发秩序约束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利益分配共享机制以及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等。

乙二醇期货正式亮相
资讯
前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逾2.7亿吨(图片新闻)
采煤沉陷区治理成绩斐然
全国单笔最大煤炭产能指标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