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高端对话 用创新支撑能源转型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2月17日   第 04 版)

  编者按

  中国的能源转型需要创新。这不仅包含技术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金融系统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一系列能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创新。在12月12日由中国能源报社、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主办的“2018国际能源高峰论坛暨第八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创新与能源转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本报特此摘录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苏美达集团总经理  蔡济波:

  苏美达成立于1978年,是国机集团的重要成员企业。作为央企的二级子公司,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苏美达已成长为专注于贸易与服务、工程承包、投资与发展三大领域的现代制造服务业企业集团。

  2007年,苏美达进入光伏行业,基于此前国际化、进出口贸易等基因,形成了商业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具体来说,我们面向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涉及太阳能组件制造、销售,以及海外工程开发、建设和运维等领域,主要聚焦于分布式光伏领域。

  国内方面,目前我们已建设了约2吉瓦的电站项目,同时也在和远景合作,从智慧运维、远程运维等方向出发做光伏电站运维项目。

  此外,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多有布局。比如,我们在土耳其拥有自己的太阳能电池片工程,并且在越南也布置了一定的产能,让产能更加国际化。

  对于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新能源应用形式,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生产成本,同时让清洁能源的使用更加稳定,为美丽新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

  

  协鑫智慧能源总裁  费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6年,新加坡公司淡马锡就曾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太阳能产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一领先优势仍在逐步扩大。

  光伏产业是协鑫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2006年,协鑫开始涉及多晶硅业务。当时,多晶硅产业几乎被西方垄断,我国所需设备100%依靠国外进口。不管是人才还是技术,国内资源都相当匮乏。经过几年的发展,在2011年,协鑫从人才、研发到生产、制造均超过了欧美企业。

  我们一直在谈研发,谈效率,谈转型,谈创新,其实都是在谈核心竞争力。在西方垄断时期,我们拿不到任何核心技术。10年来,我们把光伏板的转换效率从14%提升至21%;每公斤多晶硅材料生产耗电量从155度降低到目前的20度,这些成绩都源于技术的进步,源于能源创新理念。

  协鑫已经有30年的历史,不管是自身产业布局、转型发展,还是技术更迭、科技创新,我们一直领跑行业。协鑫董事长朱共山始终认为,领跑不易,想要长期领跑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协鑫已制定了逐年下调光伏上网电价的战略。我们希望继续领跑中国,领跑世界。

  

  远景能源副总裁  田庆军:

  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只是环境保护问题,也不是简单的能源转型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

  今年9月,我在山东省和河南省调研,走访了当地某些县乡的农民,了解到目前在我国乡村,一亩地一年大约有1000元左右的利润。而安装一台风机只需占地半亩,以现有的技术每年可发电500万至600万度,按照当前国家收购的电价,可折合300万至360万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半亩地的发电量可达1000万度,即便实现了平价上网,收益也非常可观。然而,这仅仅是一年的效益,一台风机的寿命可长达20年。

  如何将上述梦想变为现实?远景自2007年成立以来,扎根风电行业,通过技术引领创新发展,首先开发了低速风区。风电的能量密度是光伏的50—100倍,怎么能把原本不可开发的资源变为有经济价值的可开发资源?这是远景这些年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将开发我国三北地区以外的风力发电项目变成现实。近年来,我国东南部风电装机量超过了三北地区。此外,我们还开发了平原风电厂,不管是集中式风电还是分散式风电,都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取得了明显成果。这使得我国每年风电装机量维持在20吉瓦以上。

  如果要实现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储能技术支持,完全依赖于电网,并不能实现。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发展储能。和光伏行业一样,只有解决了消纳问题,才能让整个产业持续向前走。并且,能源物联网也将是未来远景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

  

  阳光电源副总裁  顾亦磊:

  能源转型的根本是为了减少碳排放、控制气候变化。从这个角度出发,不仅是火电、煤炭,天然气也应被列为“消灭对象”。因为天然气只能达到“低碳”效果,而非“零碳”。太阳能、风电作为真正意义上零碳排放能源,更需大力发展。

  作为聚焦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企业,阳光电源目前涉及光伏、风电、储能、电动车等一系列业务。我们认为,对光伏领域而言,现阶段产业还需跨越“两座大山”才可实现大面积使用。

  一是平价上网。其实,除了提升组件效率外,优化逆变器也可促进度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逆变器是光伏系统的“大脑”,连接了光伏整个链条中的两个重要部分——组件和电网。即便组件最优,逆变器对其的控制也不可忽视,如何实现最大功率输出,使并网后效率达到最高,这需要在技术研发、系统优化上做足功夫,让逆变器充分发挥作用。阳光电源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阳光电源逆变器的发货量已经连续3年居全球第一,走在世界最前方。

  二是电网消纳能力。众所周知,电网消纳能力有限。光伏也好,风电也罢,都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易造成电网不稳定。因此,储能作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式,需同光伏一起大力发展才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若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后,还能通过“光伏+储能”让度电成本低于火电,那么光伏的发展道路就非常平坦了。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副总工程师  马文勇:

  在传统能源向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过程中,后者要想成为主流,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能源的品质,二是能源的成本。为此,需在三方面持续创新。

  第一,要处理好集成创新和基础创新的关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很多企业在集成创新方面得心应手。但是,随着市场对风电行业提出平价上网的要求,常规的集成创新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还需具备跨界思维,比如借鉴汽车、手机等行业发展经验,以支撑风电行业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

  第二,重视基础创新。电子应用是我国的短板。在风电领域,国内整机厂家使用的载荷计算和整机设计软件,基本上都来自国外。这是一件非常“卡脖子”的事情。

  上海电气是国内最早拥有从载荷计算到整机设计软件原代码的企业。我们希望,从基础创新方面持续形成新突破,成为能够支撑国内海上风电、陆上风电长期发展的力量。

  第三,国内企业需抓住新一轮信息化、数字化变革发展的新机遇。从目前情况来看,国际企业在此方面涉及较多,如GE、西门子。未来,上海电气将持续加大发展力度,利用好这个新兴工具,实现更多创新。

高端对话 用创新支撑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