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中国石油:为改革开放“加油鼓气”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2月03日   第 13 版)

  攻坚克难敲开勘探大门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为改革开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石油号称“工业的血液”,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大到国家层面的国防、交通、工业等领域,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渗透着石油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江淮等地区,在渤海、南海和东海主要集中的是海域石油资源。在陆地石油资源汇总,近半石油资源集中在西部的沙漠、山地等自然环境恶劣、地理情况复杂的区域,不便于石油开采工作的开展。中国石油克服重重困难,上下齐攻坚啃下“硬骨头”,经过多年努力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商。

  近年来,中国石油通过推进理论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世界领先的大庆油田三大特色勘探理论及技术系列,迎来石油勘探第三次储量增长高峰期,油田开发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实现油田高含水后期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新的业务区域进一步拓展,取得进口俄罗斯原油的经营权,收购了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3个石油区块,迈出大庆油田独立勘探开发海外油田的第一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实现快速发展,已有300多支队伍进入2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钻探业务进入美国、印尼、委内瑞拉、埃及、苏丹等国际市场;先后承揽和参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沪宁高速公路、大连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20多项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2017年,中国石油以获取经济可动用储量和效益产量为重点,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科学组织国内油气勘探与生产活动,深入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国内对外油气合作,公司勘探业务实现了稳健发展,生产经营形势好于预期。勘探工作重点放在可升级可动用储量方面,加强预探和风险勘探,推进老区精细勘探,在塔里木、四川、柴达木等6大盆地取得重要油气勘探发现,形成6个亿吨级整装规模石油储量区和6个千亿立方米级整装规模天然气储量区。2017年,国内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5945万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698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当量连续11年超过10亿吨,油气储量持续高峰增长。

  过去一年中,石油勘探取得重要成果。长庆岩性油藏多层系立体勘探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7亿吨;塔里木盆地西南麦盖提斜坡发现白云岩潜山型油气藏,塔北富源及跃满地区多口井获高产油气流,新增储量规模6000万吨以上;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新增控制加预测石油地质储量9154万吨,新疆车峰7井、金龙20井等区域新增探明、控制、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6亿吨;青海英西盐下深层勘探形成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华北廊固凹陷获高产油气流,取得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重大发现。

  今天保障能源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而油气安全在国家能源安全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能源安全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大,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占比过高,油气对外依存度较大,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还非常有限,能源消费现状不可持续。二是能源技术水平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能源安全保障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要求。三是国内环境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制约,满足低碳发展要求的能源转型有待加快推进。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石油供需矛盾越发突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201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70%,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石油意识到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重大挑战,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紧迫性。

  中国石油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不忘“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明确工作思路,研究具体措施,坚决打好国内勘探开发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为我国原油产量实现年产2亿吨的目标做出应有贡献。会议要求毫不动摇推进实施资源战略,坚持国内勘探开发业务“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按照“深化东部、发展西部、拓展海上,油气并重、立足常规、加强非常规”战略布局,认真分析勘探开发现状、形势与潜力,编制完成国内上游业务加快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科学确定提高原油产量短期目标和未来一个时期奋斗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保持高强度稳定投入,全力以赴增储增产增效。在推进勘探开发中,中国石油已经实施的矿权流转区块,其中华北油田流转长庆区块、大庆油田接手西南油气田区块、辽河油田接手青海区块都有不同程度进展。

  构绘天然气发展大版图

  改革开放伊始,天然气还只是少数地区的少数人知道的能源。那时,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微不足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近三十年,我国城市燃气普及率仅为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以“陕气进京”为代表的天然气供应标志着城市燃气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天然气开始大规模进入城市,城市天然气供应总量快速增长,取得发展的主导地位,从1978年的6.91亿立方米增至2017年的1226.27亿立方米,其中在2017年,天然气消费增幅居全球首位。城市燃气普及率也从1978年的14%发展到2017年的95.81%,城镇用气人口从1127万人增至6亿人,管道长度从4717公里增至578260公里。我国城市燃气消费格局由过去的煤制气与液化石油气为主,逐步进入到天然气时代,从过去的极度缺气到目前的年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石油人开始了追赶工程。1997年,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长距离天然气管线——陕京管线,把陕甘宁的天然气输送到北京、天津的输气管道系统。紧随其后,是最能体现中国石油人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和石油科技不断升级的创新史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满足我国对天然气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2005年中国石油开始了与俄罗斯、中亚各国商谈进口管道天然气。在中国和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元首的亲自推动下,于2009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从境外引入的长输天燃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开创了中国进口境外天然气的历史,开始天然气的国际合作之路,中国也成为天然气的净进口国。目前,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建成A、B、C三条管线,走的是同一条路由,与西气东输管道向连接。D线还正在建设中,管线走向与A、B、C线不同,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合同数量也扩至每年680亿立方米。中亚油气管道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亟需的清洁能源,而大量的中亚天然气资源也在新兴市场上卖到了好价钱。同时,中亚油气管道拉动了过境国家天然气产业、管道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创造税收,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中亚原油管道建设为中国石油打造西部能源战略通道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也为以后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中国石油谋划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同时,也开始了液化天然气(LNG)的事业,经过激烈的招标竞争,最初选择广东大亚湾和福建的LNG接收站进口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液化天然气,以后又扩大到上海进口马来西亚LNG。随后,中国石油与缅甸合作,与中缅原油管道同期建成了中缅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使中国偏僻的西南山区的云南省用上了天然气。

  2013年以来,中国石油密切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现在已经建成运营11个LNG接收站,还在迅速增加。LNG进口国也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扩大到卡塔尔、文莱,BG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煤层气LNG。同样中国石油从最初不会生产LNG运输船和LNG储罐的钢板,到现在已经能向日本商船三井出口LNG运输船。

  近年来,中国石油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使非洲陆上潜山油藏勘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短短3年时间累计发现2个亿吨级油田和30个含油气构造。近5年来,乍得项目储量增长超28倍,年均增长96%。随后又相继新发现了4个潜山含油带。目前,五大潜山含油带均获高产商业油气流。

  中国的天然气事业从无到有,西气东输、陕京管线、川气出川、沿海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管道初步连接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并且与沿海星罗棋布的LNG接收站连为一体。

  201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99亿方,绝对消费量2335亿方,全年增量353亿方,同比增长17.8%,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6%,预计2018年发展势头更猛。这种建设速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由此可见,中国天然气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步入了快车道,进入了“黄金期”。

  截至2017年底,全国天然气管网总里程达6.8万公里,总输气能力约2900亿立方米/年,形成了由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系统、川气东送系统、西南管道系统为骨架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联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网络。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90%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占40%。

  在应对气候変化、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石油遵循“十九大”提出的新两步走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贏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天然气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勇担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先锋”

  中国石油集团的公司制改革起始于1999年,此前的中国石油集团是典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存在诸如政企职责划分不清、企业经营目标不明、企业负责人考核标准缺乏合理依据等弊端,在治理结构层面已经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中国石油产业和中国石油集团自身的现状。

  经1999年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并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0]1号文)批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ADS和H股分别于2000年4月6日和2000年4月7日在纽约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这也使中国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家实现境外上市的石油产业链公司。

  中国石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市场化的运营体制的探索,并未因境外上市带来的巨大成功而中止,上市后多次重大资产重组成为中国石油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产权管理理念的持续动力,也使中国石油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中国石油股份公开披露信息显示,公司自设立以来的重大资产重组情况包括:1、2002年收购中国石油集团销售企业资产及负债;2、获取中油勘探50%的权益;3、要约收购下属境内外上市公司;4、收购PKZ的67%的股权。

  伴随着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营体制的持续完善,以及通过多次资产重组实现的资产、业务架构的清晰,中国石油在2007年实现了其跨越性发展的关键一步——回归A股上市。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601857.SH)以每股16.70元的价格公开发行40亿股A股,并成功上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石油合并口径下年营业额已达到20158.9亿元,相比回归A股即2007年的8350.37亿元,十年前累计增幅达141.41%;自2007年上市以来,截至2018年上半年度,中国石油累计分红22次,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达4748.85亿元,相当于同期实现净利润的44.39%。

  回归A股还只是中国石油在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的新的高度的起点,从2016年4月开始,中国石油正式启动资产重组项目,到同年12月15日中油资本、中油工程两家下属公司分别获得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果,也激发了中国石油集团层面继续推动深层改革的动力,伴随着已上市股份公司经营、资产划分层面的稳定成型,中国石油集团层面也开启了公司化改制。中国石油集团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也成功地闯过“深水区”,为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再树样板。

  2017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此前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加快推进公司制改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立,依法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产权管理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公司化改制工作也在2017年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典型案例如中国石油旗下拥有的约10家三级医院、40家二级医院、50家一级医院和1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医疗机构存有20000张床位和1500万年门急诊人次。经过集团审慎选择,中国石油选择联合社会机构实施企业进行医院社会化改革,为国企社会化改革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改制后,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举办人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下称管道局)变更为宝石花医疗,并取得社会服务机构法人资格。“在中国石油系统300多家各级医疗机构成功改制的模式下,宝石花医疗有信心组建和打造中国企业医院医疗集团。”2017年9月17日,宝石花医疗健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宝石花控股)副董事长王晓滨表示。

  2017年12月19日下午,中国石油发布公告披露,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中国石油集团通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石油集团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改制后名称变更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图文为中国石油提供)

中国石油:为改革开放“加油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