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2018中国能效论坛之圆桌对话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2月03日   第 05 版)

  主持人: 白 泉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主任

  对话嘉宾:

  尹玉霞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项目负责人

  刘 霆 河南省发改委环资处副调研员

  聂海亮 北京硕人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桑 晶 CCEEE执行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委会副主任

  曹明德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李 良 民建中央能源和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燃气资源开发部副经理

  

  白泉:在能源革命进程中,节能和提高能效被放在第一位。从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度中,也可看出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结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新形势,您如何理解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内涵?

  尹玉霞:在我国,“节能”与“提高能效”政策密不可分。经过近10年努力,节能工作也已取得非常大的成果,采取了很多能够快速实现节能或提高能效的措施,涵盖工业、建筑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国面临的挑战随之升级到“第二层面”,即系统能效提升。目前,我国正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作为一个工业大国,高耗能产业的比重依然偏高,产业过剩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除了提高产品、设备、系统能效,我们还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精细化管理、行为进一步实现节能。

  刘霆: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对能效的理解更偏重于技术层面,通过技术更新可提高单位产品的能效。节能则涵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等多方面,几乎涉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各个领域。如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资源化等利用也可算在节能范畴中,节能概念变得更为宽泛。

  聂海亮:我认为,节能和能效首先应做明确区分——节能是动词,能效是名词;节能是行为,能效是表征;节能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干活儿来规范,能效更多是指一种能源利用效率,如灯泡耗电量、散热量,一个房间多少平米的能耗量,吨钢生产的能效指标等。但同时,能效指标又是节能行为产生的,二者不可分开理解,我国目前的节能形势依然严峻。

  桑晶:在我看来,节能与提高能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节能,顾名思义更重视节约能源;后者则更重视“效率”,既包括能源使用效率,也包括很多其他利用效率,反映出单位能源生产多少产品或提供多少服务。而在近年发展中,节能与提高能效的概念越来越趋同,比如我们当前所说的节能,也包括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就是通常所说的能源强度公式。节能不是终极目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才是我们应该探讨的关键点。

  曹明德:简单来概括,节能就是减少能源使用,比如随手关灯等行为就属于技能;提高能源效率则是用同样单位的能源产生更好或是更高效的服务,比如过去汽车用一箱油只能开500公里,现在可以开到700公里,同样一箱油并没有减少,效率却提高了。如果说节能是为解决能源浪费问题,能效则事关能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长远来看,我们不仅要避免浪费,更应从技术上改变能源粗放型使用。

  李良:以河南省为例,有人生活在郑州,有人生活在南阳,还有人生活在其他地方,不同能源的供应程度相应也有所不同。比如,河南义马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河南也有禁煤、缺煤的地区,在能源富集条件不一样的情况下,如何对比、评价不同地区的能效水平?这时候,用的正是“能源效率”。同样是在义马,10年前发一度电要用400克的煤,如今使用300克,就是一种能效提升;到了南阳地区,目前重点在做生物质发电,能源密度较低,虽然不能和煤电相比,但生物质发电也有自身使用效率。针对不同的能源品种、不同的能源利用地区,提高能效意味着成本降低,需求随之下降。因此从节能潜力上说,提升能效是我们努力的终极方向所在。

  白泉:节能与提高能效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在未来工作中,我们既要把握节能管理,做好能效消费行为,也要立足于科技进步,提高用能、系统等效率。那么,节能和提高能效究竟有哪些重要意义?结合上述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的开展?

  尹玉霞:经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努力,我们把相对简单的节能项目、节能技术、节能产品都做了,当能做的都做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工作如何展开?我认为,现在到了一个整体“节能”的发展阶段,既包括一个企业系统、一个城市的节能,也要从国家能源体系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长远来看,国家需提前做好节能规划,对节能事业不能“只要求、不扶持”,相应的激励或引导政策同样必要。

  刘霆:目前,我国节能工作正在走向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的阶段。“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节能政策以普惠制为主,随着全社会节能水平、能效层次不断提升,如今的节能工作更加精准,更支持先进企业。

  以河南为例,我们围绕传统行业做了不少绿色化改造,通过支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在交通领域开展交通减排技术推广,在建筑领域推广装备式建筑等措施,以及开展公共机构集约型示范单位创建、能效领跑者等激励方式,支持和奖励最先进的能效水平。

  聂海亮:节能到底是什么?根据最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节能通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但在实际推进中,我们往往更注重技术节能,而忽视了系统、全局的重要性,这也对节能市场起到了严重的制约影响。在此背景下,我认为首先应结合规划,利用系统的思维、全局的观念,综合考虑周边诸多因素,做好控制源头减量、过程效率、终端回用。只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才能把节能做好,环保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桑晶:如今,国际上也有报告称中国节能工作做得不好。有人直接批评;有人隐讳地说,“十三五”节能潜力没有“十二五”“十一五”没那么大了;有人甚至隐约觉得,节能可能没那么重要了。但无论是从实际情况,还是我们所做的研究来看,节能都是一种长期行为,自始至终都是一项国策,节能依然非常重要。这两年,节能措施的出台虽不如前几年那样频繁,但各地节能压力尚存。国家不仅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划,还专门出台了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目标,潜移默化影响市场,促进企业做好节能或提高能效工作。我国节能力度并未减弱,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加强。

  曹明德:早在10年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已超过世界人均排放量。作为第一排放大国,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约占的1/4以上,碳减排也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到203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下降60%-65%。而在这样的减排力度下,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至关重要。减少能源消耗,也就减少了支出,这就叫做节能;减少使用,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说明产品不再是粗放式生产,技术含量更高,从而实现节约成本、减少排放。

  李良:节能减排的实质就是两件事,一是能源总量能不能下降,二是能源效率能不能提高。总量如若不能下降,往往是因能源效率没有提高;能源效率提高、经济发展了,排放量才能随之下降。因此要实现减排目标,我们靠得就是提高能效。与此同时,能效提高也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我们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才把1度电的煤耗降至260克。从该角度看,提高能效工作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弱化。

  (本报记者 朱妍 赵紫原/整理)

2018中国能效论坛之圆桌对话
2018中国主要城市能效榜发布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魏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