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故乡的桥

■卢炳根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1月26日   第 24 版)

  年少时,在故乡安吉梅溪镇见识的桥,是记忆里一个探索求知欲的问号。那是一座石拱桥,单孔,架设在浙北小镇与农村毗邻的浑泥港上。桥不高,但名谓“高桥”。此处村庄亦称高桥村,始建于明朝年间,己有400多年的历史。拱形最高处距水面七八公尺,没有桥墩,石块全靠互相嵌砌支撑着桥身和岁月的重量。桥的东西两头,约十五六个石阶拾级而上至桥面。60年前,每每和伙伴们去桥下抓鱼,或过桥去乡下挖野菜,带着收获归家前,总喜欢光着脚仰面朝天躺在野草地上,望着这弓形的桥,脑海里总是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奇妙的石桥,为什么悬空立得住呢?60年后的今天,记忆中的这座桥,仍在默默驮着乡情。

  中学时代走过的桥,是数学运算符号中的一个“—” 号。这是故乡西苕溪上一座竹架木板式浮桥。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过苕溪,靠渡船来往,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聪慧的故乡交通人,土法上马,利用两层毛竹架,钉上几公分厚的松木板做成浮桥。浮桥分南北两段,遇有船队通过,便由船工撑开。比起渡船,浮桥是一大进步。但每遇汛期山洪暴发时,原先长度的桥不仅不够长,南北两段中间加设挑板,在滚滚洪水上也不安全。乡人皆叹:何时能有一座平安之桥?

  1958年10月梅湖公路通车后,经济发展牵动了四方,过河的人流量日趋增加,考虑安全运行的因素,迫切需要在苕溪上造桥。1967年,政府就在原浮桥下游不远处,择址建造悬索桥,当时浙北地区最大跨度的钢索斜拉桥由此诞生。

  十年后,当我在求学期间放假返乡时,古老的西苕溪上,已架起一座钢绳索斜拉吊桥。据建桥工人讲,这种构造技术先进的吊桥,当时在浙江省还是首座。吊桥,似一张弓,曲卧在碧绿的河面上。回家时行至桥头,目睹家乡父老欢喜雀跃的情景,心生喜悦。走在光洁如砥的桥面上,吹着凉爽的河风,情不自禁小跑起来,心情像儿时放风筝一样欢畅飞扬,因为故乡终于有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桥。悬索桥的建成通行,揭开了西苕溪上真正有桥历史的一页。

  但是悬索桥不能通行机动车辆,还是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加上当时浙江梅溪发电厂工程指挥部在镇西头的苍山脚麓勘探厂址,即将破土兴建,来往设备、物资需要运输,便由浙江省电力局出资在苕溪上建造一座公路桥。经过规划和设计,1974年兴建第一座公路桥,桥址距悬索桥下游约百米处。1975年胜利通车,汽车及其它机动车辆可以自由通行了。这座公路桥的建成通车,再次为古镇的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后的时光,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神州大地,古镇也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这座公路桥运营二十多年后,由于公路桥的设计载重无法满足现行流量、单车重量的需求,又一次面临改造。

  2001年,就在古镇原航运公司下游不远处,又建造了一座梅溪大桥。这是自浮桥开始按序计数的第四座桥了,再次为梅溪这座安吉老工业重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让老工业重镇焕发生机,2009年安吉县在梅溪成立临港开发区,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军现代临港产业经济新领域。为此,政府将南北两岸的临港经济区块连为一体,2010年9月按照四级通航标准建设的梅溪新大桥建成通车,为临港经济区崛起架设了一道“彩虹”。这也是古镇梅溪的第五座桥了。

  一镇五桥的变迁,映射了古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我搜索着记忆中所有走过的、见过的、听过的桥,又想起了家乡的泥土气味,和家乡父老的模样……

  (作者供职于浙江湖州供电公司)

故乡的桥
秋日
今儿的绿
细辨多字词(二)(杂谈文字功)
雨后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