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驰援金沙江 守护生命线

■特约通讯员 张志华 本报记者 慕悦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1月26日   第 28 版)

  苏洼龙水电站人员在指挥抢险工作
  葛洲坝一公司/供图

  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热血澎湃。

  10月11日,金沙江西藏江达县白格段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最大蓄水量达5.78亿立方米。接到险情报告的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以下简称“葛洲坝一公司”)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展开了救援工作。

  11月3日晚间,原址再次发生山体滑坡,堰塞湖水平面迅速抬高,该公司参建的苏洼龙水电站所在地苏洼龙乡岌岌可危。一时间,抗灾抢险成为金沙江畔最紧急的使命召唤。

  党员带头聚合力

  11月4日一早,项目部紧急召开应急处置专题会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周密部署抢险工作。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白格堰塞湖蓄水量持续增加,堰塞体随时可能溃决导致洪灾。”“先转移人员和设备!运输队机动性强,走前面,我负责协调反铲等大型设备最后转移,大家马上按计划行动!”疾风骤雨见担当,在项目部党总支书记、项目负责人费波涛的指挥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迅速集结,展开了一场与险情争时间、抢速度的搏斗。

  “再好好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遗漏。”“我们是共产党员,这是职责所在!”在紧张忙碌的救援现场,突击队员马不停蹄,直至将所有人员和设备全部安全转移,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最后一辆车离开。

  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连轴转了几天的项目部生产负责人、葛洲坝集团模范共产党员周昊满脸憔悴。“但我现在不能坐下来,一坐就睡过去了。”他说,为了保持清醒,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停地走动、干活,“现在千万不能倒下,后面还有更严峻的考验。”

  “飘扬的党旗就是我们党员冲锋陷阵的‘集结号’,鼓舞着大家战胜一切困难,夺取抢险救灾的胜利。”去年12月刚刚入党的马作霖揉着熬得通红的双眼,语气坚定地说。

  快速反应稳大局

  “堰塞湖这次蓄水量是上次的3倍,而且还在持续上涨。围堰保不住可以重建,但一旦围堰溃决,下游几万名当地群众怎么办?”一想到这里,项目部全体人员便惴惴不安。

  “拆!马上组织人员设备。”费波涛果断下令。

  顷刻间,8台挖掘机开足马力,开始拆除上游围堰。“1号机,往里面去。”“6号机,注意保持安全距离。”“3号机,注意和1号机的配合。”已经连续奋战两天一夜的周昊匆匆啃了几口面包,又投入了“战斗”状态。

  因为随着堰塞湖蓄水量的不断增加,洪水随时可能爆发,全体党员干部只得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拆除工作。困了就在现场指挥中心打个盹,渴了就灌口凉水,在寒风凛冽的川西高原,抢险现场却是一片火热。项目部党总支宣传委员范庆患了严重感冒,被大家劝回休息时,依然扯着嗓子喊道:“共产党员哪儿能临阵脱逃?”

  经过4个昼夜的紧急作业,突击队顺利将围堰破口拆除至规定高程。“看到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骄傲,为自己是葛洲坝职工而自豪。”青年党员单梦阿激动地说。

  孤岛救援暖人心

  此次山体滑坡,导致流经苏洼龙水电站上游围堰最大洪峰流量达198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达2417.60米,这是当地有史以来最高的水位。洪水过境,连接西藏索多西乡和四川苏洼龙乡的多条交通要道中断,形成了一座座“孤岛”。

  受困群众能否安全撤出?救援物资能否全部送入?项目部成员耳边萦绕的是一声声急迫的呐喊。

  15日早上7时,以项目部党总支组织委员张鹏飞为首的16人突击队携带大型设备,向道路塌方处奔驰而去。为保证机械作业安全,张鹏飞既“上蹿下跳”看坡度,又“左顾右盼”看边界,不知滑倒爬起多少次,腿上也被磕碰得伤痕累累。

  挖一点、垫一点、走一点,机械一步步艰难地前进。经过20个小时的持续奋战,一条长约430米的便道修建完成,为灾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返程时,张鹏飞遇到了一位因突发疾病紧急赴县城就医的老人。共同疾驰在刚刚修好的路上,老人的儿子眼含热泪连声道谢,张鹏飞的疲惫瞬间消融……

电力医生问诊三十年(初心能见)
履约马六甲(关注)
资讯
比技能 赛水平(图片新闻)
驰援金沙江 守护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