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美丽乡村齐奏“渔光曲”

■特约通讯员 乌志文 叶华 刘茜茜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1月12日   第 27 版)

  “上面发电、下面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渔光互补”建设模式,成为近年来综合利用空间发展新能源的热门。

  中国能建所属企业紧抓机遇,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从设计、建设、运维等方面积极参与“渔光互补”项目,精品工程遍布大江南北。

  在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华东院(以下简称“华东院”)总承包建设的国内最大渔光互补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华电兴化8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现场,近2000亩鱼塘被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覆盖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下,鱼虾欢快地畅游。“2017年发电约1亿度,售电收入8600多万元,鱼虾、螃蟹等水产收入近1500万元。”该电站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兴化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适合布局大型光伏电站,但缺乏大面积建设用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华东院通过特殊设计的太阳能板支架系统,将光伏面板支架立体布置于鱼塘上方及沿岸,并采用双拼直流电缆、预装式变电站等,大幅缩短施工周期,确保项目按时并网发电。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该院先后获得了《光伏组件支架》《光伏逆变器保护装置》等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和《含有环形网络的电网系统的故障点定位方法及电网系统》《降压并网光伏逆变器及其启机方法》等发明专利10项。

  建设渔光互补项目,往往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国家电投高青“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就是其中一个。该电站B标段利用的41个大小各异的鱼塘多为原始沼泽衍生地,淤泥深厚,泉眼众多,且与黄河只有一堤之隔,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场区平整过程中,挖掘机每挖1米,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渗流。

  如何在沼泽湿地渗水、泥泞与塌陷的条件下,安全、有效地平整场区,成为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中国能建西北建投西北电建项目部经过实地调研,多方论证,最终确定设置两台6寸抽水泵,不间断地排除地下渗水,在鱼塘底部垫设重型钢板,4台挖掘机和2台推土机在钢板上移动,从地面到泥底,分两层倒运淤泥,将淤泥翻晒、晾干后,再运回原处平整、压实,最终确保了鱼塘填筑质量。

  恶劣的天气常常延误工期,甚至破坏已建好的设施,如何与自然友好相处,运用技术是关键。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辽宁院(以下简称“辽宁院”)总承包的全球最大的单体水面光伏电站——丹东东港廉家坝水库300兆瓦水面光伏发电项目,在9000亩辽阔的水面上熠熠生辉。

  建设期间,由于东北冬季水面结冰,加之水面面积宽广、水底地质条件差别大等因素,给辽宁院项目部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整个电站约11万根桩基,全部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制桩,大量桩基给施工定位带来了不便。辽宁院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桩基定位采用北斗云定位系统,克服了水面波动大、天气等造成的影响。

  今年11月,廉家坝水库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投运,电站利用闲置水面,实现了农民增收。项目日常维护和组件清洗也能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为农民带来稳定收益。电站投运还加快了当地光伏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菲迪克”花落张北
助力“光伏+” 打开方式不止这些!
“阿波罗”点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在“太阳谷”与风沙“赛跑”
美丽乡村齐奏“渔光曲”
光伏扶贫不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