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能源供给形势的变化,能源基建领域发生了巨大转变,EPC市场随之不断发展壮大。而在GE中国EPC及战略大客户总经理赵霖看来,这一变化趋势对EPC产业而言既有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最近一两年间,我们在国际EPC市场看到了一些变化。”赵霖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项目要求EPC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另一方面,广大EPC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开始更多介入项目运营管理和后续服务业务。”
据赵霖介绍,以往EPC企业承包工程,多是只负责简单的施工、生产,而如今,越来越多的EPC企业开始探索全面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管理、后续维护服务等各个层面的可能性,即全生命周期管理。甚至像GE作为设备供应商,有时候也需要提供一定的参股比例,助力项目的融资。
“从EPC企业本身来看,从此前单纯的项目建设,到将业务拓展到项目的运营管理层面,无疑对提升整个项目的长期回报率是很有帮助的。”赵霖说,“另外,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角度来看,衡量一个EPC项目是不是成功,不能简单地看安装调试是不是完毕了,开始发电就叫成功了,我们更看重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在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里面,我们的风险管控是不是能够做到位,这其中包括整体的项目实施,技术层面以及经济层面,是不是能够实现当初项目制定时的目标和要求。”
赵霖表示,这些变化既给EPC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是EPC产业发展经历的正常阶段,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与此同时,赵霖还强调,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推进,不仅给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同时也为能源基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为EPC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机会。
GE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GE与中国EPC企业合作规模在4亿美元左右;2017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25亿美元,短短7年时间实现了6倍多的增长。赵霖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实现的业务突破。
“‘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给中国EPC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国EPC企业活跃在国际市场。”赵霖表示,“这其中既有大型国企,也有一些民营企业,他们逐渐摆脱了以往以单一项目为驱动的业务模式,不断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并制定了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而作为与中国EPC产业合作有着20多年历史的跨国公司,GE也将携手中国EPC企业将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写入自身在中国的三大发展战略,希望能够长期当好“中国企业的全球合作伙伴”。
据赵霖介绍,目前,GE在“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5个国家,GE在其中63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比较成熟的当地运营团队,设有分公司,或是办事处,可以很好地支持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
此外,GE还提出了“一带一路生态圈”的概念,并在此之下构建了知识、经验共享的平台,和相关的EPC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一些培训项目,如技术、领导力、项目管理和执行培训,合规经营培训以及投融资培训等。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GE已经同30多家中国EPC企业开展合作,为超过70个海外市场和地区提供全球化的技术服务和支持。
“GE在和中国EPC企业过往20多年合作过程中,一共输送了接近35吉瓦的电力,再加上我们今年上半年新签署的项目以及一些在建项目,这个数字将达到约55吉瓦。”赵霖表示,“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今年7月,GE和中国EPC企业共同建设的、投入商业运营、已经输出电力的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7吉瓦。放眼未来,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深化和中国EPC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实现长期合作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