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国常会把脉天然气发展(能源舆情观察)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赵丽媛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0月15日   第 09 版)

  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天然气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舆论对此高度关注并肯定其直面行业发展痛点;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力交易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剑指行业垄断,引发业界关注;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措施终止,被视作国内光伏行业发展的一大利好。此外,华能集团1元转让邵寨煤业全部股权、中核集团旗下三门核电1号机组具备商运条件,均获得媒体聚焦。

  

  数读能源

  9月能源行业媒体报道高频词云

  9月能源行业的媒体报道高频词云显示,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欧盟9月3日开始终止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等关注度较高;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强调扩大能源等领域合作等也获得舆论聚焦。

  热门企业聚焦

  华能集团1元转让邵寨煤业全部股权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华能集团全资子公司拟以7.53亿元转让华能灵台邵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及相关债权。其中,该煤矿公司100%股权的挂牌价格为1元;债权账面价值13.55亿元,评估值为7.53亿元。

  《中国能源报》等媒体注意到,2009年,华能集团斥资5.37亿元购买邵寨煤矿探矿权,2012年开工,筹建之初预计建设工期为36个月。然而,该煤矿未能按计划完工,直至售出建设仍然停滞。《每日经济新闻》也指出,尽管当地政府极力支持,央企华能集团参与,但邵寨煤矿的建设过程并不顺利。该煤矿至今仍处于停建状态,探矿权也已到期。

  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不善,此次出售引媒体聚焦。《中国经营报》撰文称,2017年至今,邵寨煤业营业收入、利润和净利润均为零。此次转让邵寨煤业,并不是华能集团首次挂牌转让亏损煤炭资产。微信公众号“北极星电力网”指出,当初的“香饽饽”如今成了发电集团“烫手的山芋”,盲目圈地、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尤为突出。但除了行业自身的困境,各大集团经营不善也使煤矿经营状况越来越糟糕。

  舆论普遍认为,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将提速。此前,华润电力发布公告称,其在华润煤业、华润联盛、山西华润、太原华润4家公司持有的股权由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1元进行收购。《证券日报》表示,华润、华能均属非煤央企,逐步剥离煤炭资产是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步。上述文章还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随着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推进,其它涉煤央企也将剥离煤炭资产,未来或由央企煤炭资产整合平台来接盘,亦或由当地的能源集团来兼并重组。

  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或将持续深入,能源行业央企整合承载期待。电力企业相继出售煤炭资产,被业内视为煤炭等能源领域央企整合加速的又一信号。对于未来发展,舆论预测,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将持续深入。虽然舆论普遍肯定了非煤央企逐步将煤炭资产剥离对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但行业产能过剩及个别企业的经营不善,吸引了舆论视线,形成部分杂音。(文/吴倩)

  AP1000全球首堆机组具备商运条件

  9月21日凌晨3点57分,中核集团旗下三门核电1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机组具备投入商业运行条件,成为全球首台具备商运条件的AP1000核电机组,获得业界和媒体聚焦。舆论猜测核电项目审批或将放开,核电产业利好势头明显。

  媒体还回顾了三门1号机组建设发展历程。三门核电站2004年7月获国务院批准,1号机组于2009年4月19日正式开工;2018年5月25日首次燃料装载;6月21日首次临界成功;6月30日首次并网成功;8月14日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

  业内肯定三门1号成为典型案例和技术参考。《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三门核电1号机组作为三代核电技术“标本”和“教科书”,具有值得反思与借鉴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后续核电项目建设和技术升级的珍贵案例和参考。财联社撰文表示,作为全球首堆并网发电并商运的AP1000项目,三门核电对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具有示范性意义。

  舆论对核电项目审批放开抱持较高期待。国泰君安研究员周妍认为,核电审批放开在即,核电运营商中长期成长的限制性因素有望消除。一方面,政策面利好频出,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稳妥推进核电发展”;4月,相关领导表示三代核电已具备批量建设条件;6月,中俄签订逾200亿核电大单。另一方面,技术面不断成熟,三门1号成功商运意味着三代核电技术升级。核电审批一旦放开,包括上游设备商和下游运营商在内的核电产业链将全面受益。财联社也作出核电审批放开的预测,称核电新项目审批重启对拉动国内投资具有积极意义;报道还进一步指出,知情人士透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华龙一号三代核电项目或得到优先审批。

  对于三门2号及其他机组运行状况,财联社报道援引消息人士发言称,相比三门1号机组,2号机组的测试周期会更短,预计大概率年内可以投入商运,并提出11月2号机组或将达到商运条件。除三门核电一期两台机组外,田湾4号机组按照计划也可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投入商运。另外,采用EPR三代核电技术的中广核台山核电项目进展也颇受市场关注,或将在今年内投入商运。

  精彩言论

  国家主席习近平:

  中俄双方要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扩大能源、农业、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合作。

  (9月11日,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时表示)

  中海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杨华:

  各竞争主体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速度与水平将会决定未来的能源版图。

  (9月26日,在《数字技术 未来能源版图的决定性因素——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华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提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

  从能源电力方面看,中非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9月4日,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表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

  目前中国碳交易正在进行基建、培训方面的准备工作,预计将于2020年全面展开。

  (9月19日,在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的绿色领导力”分论坛上表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处处长姜鑫民:

  总体而言,今年出现气荒将是小概率事件。

  (9月2日,在《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

  造成弃风弃光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电力负荷不足,而非风光的波动性、随机性。

  (9月2日,在新时代酒泉新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

  行业热点事件传播解析

  国务院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   直面行业发展痛点获聚焦

  9月5日,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对天然气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一是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供需动态平衡;二是深化天然气各领域改革,建立天然气发展综合协调机制。

  主流舆论认为《意见》直面天然气产业发展深层次矛盾,从全产业链进行系统改革。新华社撰文称,该《意见》是指导天然气领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不论是对于当前天然气的稳定供应,还是对于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证券日报》援引分析人士观点指出,《意见》首次从上游增产增供、中游基础设施配套、下游市场建设以及应急保障体系完善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勘探动力,加快本土气源开发力度,同时还将促进天然气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进一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同时,也为行业未来发展绘制了新蓝图。舆论预期,《意见》将提升天然气领域改革的力度和速度,提振社会对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意见》要求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业界分析其将成行业主旋律。《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要求各油气企业全面增加国内勘探开发资金和工作量投入,力争到2020年底前国内天然气产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上海证券报》援引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专家刘毅军观点表示,从去年的产量推算,这项任务非常艰巨。业内分析也指出,这意味着“三桶油”要将勘探开发投资至少翻倍,工作量翻数倍。据悉,近期“三桶油”相继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另外,天风证券、海通证券等机构关注到,《意见》中补贴政策的延续将对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有分析指出,在常规天然气开采量增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将成为发展重点,利好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气开采及相关企业。

  建立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助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获得舆论期待。《意见》要求,健全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加快推进进口国别(地区)、运输方式、进口通道、合同模式以及参与主体多元化。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元供应是国际通行的提高本国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国管道气通过中亚和中缅管道,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等。近期还将实现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增量进口。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目标国达到22个,多元化程度更高。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天然气贸易合同的年限更短、方式更灵活、目的地条款逐步消失,这些都为进口多元化提供了支持。

  《意见》在加强民生用气保障方面做出了专门安排,也引发了舆论重点关注。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新增天然气量供应安排将向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严重地区进行倾斜;同时,通过用户调峰机制的落实,根据高峰期供应缺口情况分级启动实施压减,压减气量全部用于保障民生。《中国能源报》援引业内人士观点表示,《意见》的发布为今冬用气高峰的供应增添了不少“底气”。今冬天然气供需或仍存缺口,但在一系列备战下,出现“气荒”将是小概率事件。

  两部委发文推进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   剑指行业垄断引关注

  9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力交易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要推进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股东应来自各类交易主体,非电网企业资本股比应不低于20%,鼓励按照非电网企业资本占股50%左右完善股权结构。实施方案于2018年9月30日前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备案,各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应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相继成立,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只有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山西、湖北、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8省(区、市)电力交易中心为股份制公司,其他电力交易中心仍为电网企业全资子公司,尚未实现电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和规范运行。此次两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意在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交易机构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多举措促进电力市场公平竞争、规范交易,此次《通知》的发布正是近期电力行业加速扩开放破垄断的一个缩影,多家媒体聚焦国家近年来采取的相关措施。《北京商报》刊文称,继放开配售电业务之后,2018年国家还取消了电网投资外资限制。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也在推进混改,实施股权多元化。《上海证券报》撰文指出,近期电力体制改革措施频出,除电力交易机构之外,增量配电网项目股比也有相应的非电网股比要求,而且改革试点项目总量已达320个。

  《证券日报》援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的观点称,电力交易市场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是引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促进形成多买多卖的电力交易市场,使其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推动电价市场化。该报同时援引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文雁兵的观点称,此次改造应当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和非电企业公开、共平、公正参与其中,通过市场灵活性和流动性,加快完善市场化交易电量价格形成机制和进一步扩大电力市场交易规模,有效衔接电力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华夏时报》援引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的观点表示,要先打破一块铁板,先让一些外部企业进来,可能是发电企业或销售企业,参与到里面的可能是小股东,但是所有的交易都是透明的,市场最关键的就是透明,透明使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步入重要阶段,舆论对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示以期待。媒体与专家学者纷纷聚焦此次《通知》发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并一致认为,这一政策将有力推动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电力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付立鑫)

  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措施终止   舆论看好光伏发展前景

  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下称“双反”措施)于9月3日到期后终止,欧盟撤除此前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筑起的“双反税”“价格承诺”(欧盟最低进口价格机制,即MIP机制)等贸易壁垒。

  舆论视其为协商解决贸易争端的典范,极具示范意义。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中欧光伏贸易争端逐步得到解决,是在双方高层关注下,政府和业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通过磋商成功解决贸易摩擦的典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副理事长赵玉文表示,欧盟对光伏的支持态度以及消除贸易壁垒的做法将在全球范围产生示范效应,会给光伏企业带来极大信心。

  分析认为光伏行业迎来重大利好,或重回发展快车道。《证券日报》、中国证券网等媒体均认为,欧盟的“双反税”“价格承诺”最终被撤除,中欧间将恢复光伏产品的自由贸易,欧盟市场将对价廉物美的中国光伏产品产生更大的需求,将给光伏产业带来触底反弹动力。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消息将对正处政策“严冬”的国内光伏产业链带来一定提振,本土产能出货有望增长。路透社报道称,管制的解除还有利于中国应对太阳能产业的产能过剩。伴随此次撤除对中国光伏贸易壁垒的强烈预期,以及欧盟各国家发展以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意愿增强,已有机构作出预测,2018年欧洲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从2017年的约9GW,增加到2018年的约11GW。

  但是,也有媒体认为,欧盟取消“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拉动作用不大,中财网发文称,伴随关税恢复正常,中国组件有望重回欧洲市场,但由于欧洲市场装机增速近年放缓,关税解除对于国内光伏行业整体现金流压力的缓解效果有限。

  有声音表示,欧盟取消“双反”制裁措施在情理之中。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出于为欧盟的整体利益着想,虑及生产商以及太阳能面板的使用者和进口者的需求,作出取消“双反”制裁的决定,此举也符合欧盟加强可再生能源供给的目标。pv-magazine报道称,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总裁Milan Nitzschke表示,欧盟委员会的这一决定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多年来不断有进口商协会提出,反倾销政策的实施阻碍了欧洲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与我国部分媒体和专家的判断相吻合。中国新闻网称,欧盟解除中国太阳能面板反倾销及反补贴限制措施,主要是考量两方面的利益平衡,首先是欧盟光伏设备制造商的利益,另外,则是需要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进口商和安装商的经营成本。

  舆论大多认为,欧洲市场取消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可以说是“及时雨”,为我国光伏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对产业出口形成巨大利好。

  (文/崔丽荣)

国常会把脉天然气发展(能源舆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