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沙子、钻头……”已是晚上8点半,在孟加拉湾畔帕亚拉燃煤电站的一个工棚里,当地工人们正在用汉语朗读着这些词。
循着声音走进去,只见在一个仅有20平方米的铁皮屋里,30多位当地工人围在一名皮肤黝黑、个头不高的“老师”身边。每双年轻而又粗糙的手上,都拿着一个小本和笔,他们边读边记,头发、鞋子和衣服上还粘着土屑、泥浆和水泥。
帕亚拉燃煤电站位于孟加拉国巴里萨尔省,由中国能建北方建投东电一公司(以下简称“东电一公司”)承建。这位“老师”名叫穆罕默德·米兰·哈桑,是这个项目的工人代表,也是兼职翻译。
米兰已经在东电一公司的项目上工作了3年,先后参与了玛格丽特双燃料联合循环电站、希拉甘杰联合循环电站、古拉绍联合循环燃机电站等工程建设。
他的本职工作是高压焊工,在工作过程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孟加拉,但中孟双语翻译奇缺,就开始有意识地自学中文,并且有事没事就和中国人“呱嗒呱嗒(孟加拉语,类似于聊天)”。
通过几年的努力,米兰逐渐干起了兼职翻译,个人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还在老家盖起了新房,娶了媳妇。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推进,东电一公司于2016年3月签订了帕亚拉燃煤电站一期2台66万千瓦项目,米兰也再次转场,带领妹妹和家乡的小伙伴一起来到了这个位于孟加拉国南部的项目工地。
这次,作为致富带头人,米兰开始带动身边的人学习中文,想要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于是,每天晚上8点一到,米兰的汉语夜校就会准时在东电一公司为当地员工搭建的生活区中“开班”。学习班没有固定的教材,米兰就让同伴们叙述在施工现场一天的所见所闻,他再给与指导,每周也会抽出几天集中学习日常用语。
如今,学习班已经开课一年多了,有5名学生能够胜任兼职汉语翻译工作,还有5人即将出师。他们不仅学会了技能、提高了收入,而且在现场搭建起中孟人员顺畅沟通的桥梁。
米兰说,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现在好好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技能,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另一个是将来有了孩子,让他到中国学医,为改善孟加拉国的医疗条件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