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精彩发言摘编(一)(美丽中国 我在行动)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9月24日   第 05 版)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吴吟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徐玉明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许文发

  交大河南校友综合能源发展研究会会长 高靖云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 牟广丰

  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 刘建林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曹育军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吴吟

  城市应始终把节能放在首位

  能源转型的实质是通过能源革命,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根据目前情况测算,第三产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需要能源的增量相当于第二产业增加1/6,第三产业发展越快,对能源消耗越低。因此,能源转型的重点应狠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另外,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交通和建筑领域用能终会超过工业用能,需高度重视交通和建筑领域节能提效。

  城市能源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始终把节能放在首位,从文化、技术、布局、系统、管理、结构等方面实施重大节能举措。其次,应持续推动提高能效,让城市成为可再生能源生产主体以及可再生能源消费主力。

  同时,城市还应提高可再生能源自给率,各地、各部门、城镇、乡村、企事业单位乃至家庭,最大限度地增加可再生能源生产量,减少能源消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另外,城市还应做强智慧能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植树造林是能源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还应当发展碳汇林生产。目前,由26个国家、15个城市、17个地区和州、192个公司组成的碳中和联盟提出,到2050年全球要实现碳排放和碳吸收平衡,我国城市要实现低碳发展、转型发展,也应积极参与,争做碳中和先锋。

  此外,以德国法兰克福市为例,《法兰克福市100%气候保护总体规划》已获批,根据规划,该城市到2050年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我国部分地区和城市,如张家口、承德、阿拉善等地,可再生能源发展基础很好,具备比法兰克福市更早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城市的潜力,应积极打造100%可再生能源城市。

  (武晓娟/整理)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徐玉明

  城市能源变革正在快步前进

  2017年中国城市能源变革十大最具创新城市位居榜首的北京市是能源消费大市,也是能源变革强市。北京市2017年以7000多万吨的能源消费总量支撑了2.8万亿元的GDP,单位GDP能耗仅有0.26吨标煤/万元,仅为国家平均水平40%左右,在所有评价城市中名列前茅。

  位居第二的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第三产业发达,能源利用水平全国领先,城市能源转化效率和能源服务水平领先其他城市。

  第三名深圳市具有良好的能源变革基础。在较高基础情况下,深圳市仍在清洁能源占比、单位面积充电桩数量、燃气普及率、专利授权量等指标上保持了极高排名。

  第四名杭州市具有完整的清洁能源发展行动计划和政策支撑,清洁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排名第五的苏州市,在能源变革中也先行先试,具有数十个能源变革示范项目,技术水平领先。第六名嘉兴市,光伏产业近年来取得巨大成就,能源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投入巨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高。

  第七名的南京市各个方面发展均衡。第八名的成都市,是唯一入围的西部城市,城市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发展完善,科研投入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天津和厦门分别位列第九、第十。天津市作为工业重市,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发展平稳,积极建设智慧城市,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城等示范项目取得良好示范效果。厦门在二级以上天气数量、节能环保预算占比、高新技术占比、清洁能源占比等指标中排名靠前,既有政府助力,又有城市发展加成,城市能源变革正在快步前进。

  (王林/整理)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许文发

  城市能源变革还需要提升能源认知水平

  能源变革离不开文化,纵观我国的能源发展与能源管理,在能源认知和能源文化方面还有缺失。

  中国目前热电厂发电量才占到一成多,几乎所有的供热锅炉房都不发电,这和能源文化、能源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有一切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在一个特殊的区域内得到合理、综合、集成的应用,完成能源转换、供应、输配、使用和排放的全过程,称之为区域能源。区域能源就是互联网能源、智慧能源,其旨在通过“冷网+热网+电网+信息网”对区域内各种能源开展综合分析,并根据用户用能习惯进行科学调度、匹配,实现多能互补,最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结截至目前各地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我们在能源认知方面的缺失问题很突出。清洁取暖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实现“因地制宜”,就要实事求是,结合国情,其核心是什么?就是提高能效、降低排放。

  中国要去煤化,首先解决生活、生产习惯问题,其次就是提升能源文化认知水平。我们应该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难以短期下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虽然煤炭不是清洁能源,但是可以实现清洁利用。

  个人认为还是要提高能效,这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任务,城市能源变革的核心也在于此。

  (常潆木/整理)

       

  交大河南校友综合能源发展研究会会长 高靖云

  能源转型已成城市发展创新最佳领域

  从全球范围看,城市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创新的最佳领域。推动城市能源变革与发展,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城市能源的变革,利用综合能源、多能互补系统,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是未来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求。

  其次,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重。城市能源变革与发展带动的是以绿色和清洁能源供给为主要模式的能源消纳体系。随着能源变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用能中清洁能源比重的大幅提升,将有效改善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用能结构导致的环境问题,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配置和利用,从而解决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第三,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步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型和服务型产业转变。城市能源变革将进一步带动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能源金融业和信息业等战略产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和升级。因此,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是未来推进城市高效型经济的重要举措。

  最后,加快用能体系的完善。在城市能源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加快用户用能体系完善是未来推动城市民生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用户的用能模式趋于多元化,城市居民才会拥有用能种类的选择权和优化的用能方案使用权。尤其在新型城镇化区域,城市能源的变革与发展将深刻改变其能源消费方式。

  (李倩/整理)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 牟广丰

  城市能源消费面临新挑战

  城市高容积率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后发特色。目前,工业节能减排所腾挪出的环境容量,正被城市对能源的消费填补,所谓高容积率也就是城市房屋的多层化、高层化和超高层化,每个城市都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坐标。

  当前,在城市有4只“吞噬”能源的“电老虎”:一是高层住宅中耗电巨大的电梯,二是高层建筑所需的高压水泵,三是一年四季都要耗电的空调系统,四是高层建筑中常年不断的公共照明系统。这4只“电老虎”增大了城市运行的成本,对城市的能源提出了新挑战。

  我认为,不能光顾眼前政策,要兼顾长远。目前,虽然高容积率可行,但长远看能源消耗成本很高。相较于高层,矮层建设好处多多,不需要电梯、高压水泵,而且南北通透,不需要采光。高层住宅存在很多影响整个城市安全运行的不稳定因素。

  城市能源转型应该因地制宜,要敢于压缩非民生用地,削减臃肿的机构与人员结构。

  事实上,城市能源转型、应对大气污染,机动车减排很重要,其对雾霾有1/3的贡献率,应该向清洁的电动汽车、生物柴油车等清洁能源交通过渡。从长远来讲,一定要注重研究城市形态,追究深层次原因。高容积率为什么在城市大行其道,应该认真研究思考。

  (王林/整理)

    

  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 刘建林

  全方位为能源革命加油助力

  能源系统既是能源供应者,也是能源消耗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先锋队。推进绿色发展是能源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就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现状而言,城市能源消费的转型是实现美丽城市乃至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所以,建设美丽中国、推进能源绿色发展要有新思路、新目标,更要有新担当。

  梦想起航,重任在肩。中国能源报是中国能源事业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报纸,中国能源报始终关注、支持、推动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

  今年是能源革命推进的第五个年头,中国能源报以专栏、深度调研等报道方式,跟踪能源革命进程,展示能源革命成果,抓住城市这个能源消费的主体,深挖城市能源变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潜藏的机会。我们还发挥多平台、全媒体的传播优势,报网微联动、网上网下一体,全方位为中国能源革命加油助力。这也正是本次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聚焦城市能源变革的主要原因。

  中国能源报此次搭建政府、企业、学界的交流合作平台,旨在进一步探讨交流中国能源革命、城市能源变革取得的宝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题热点,为推进能源革命、城市能源变革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服务和舆论支持。

  (穆紫/整理)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曹育军

  天然气应赢得主力能源地位

  大力发展天然气是我国减少排放、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我国自身资源条件对国内天然气市场形成有力支撑。我国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已达50万亿方,页岩气和煤层气储量都排在全球前列;同时,天然气勘探开发能力不断提高,201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接近1500亿方,同比增长8%。在天然气消费方面,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400亿方,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我国目前已初步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天然气主干网络体系,长输管线总长超过7万公里,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0万公里;已建成投产LNG接收站18座,总接收能力近6000万吨/年,预计到2020年,总接收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年。依托这些基础设施,我国天然气市场的潜力将得到持续、稳定释放。

  但由于季节性供求矛盾导致市场波动,储气库、管网等基础设施不足,进口天然气价格高昂,以及对天然气的偏见和回归煤炭的杂音等因素,我国天然气发展瓶颈还有待突破。

  全球正面临能源转型,根据2017年的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到2030年,天然气将超过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到2040年天然气将和石油并列全球第一大能源。但是,主力能源的桂冠不会自动加冕,需要积极争取。

  一方面,应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扩大天然气的来源、增加产量;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提高产、供、储、销各环节的能力,提高天然气的可及性、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提升全产业链管理水平、提高能效、实现技术突破,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天然气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影响利益相关方,给天然气的发展创造更好环境。此外,需塑造天然气低碳、环保、高效、供应充裕、是可再生能源最佳伙伴的形象。

  (武晓娟/整理)

精彩发言摘编(一)(美丽中国 我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