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20 版)

  我自主研发传感器 为核电站安全“把脉”

  本报讯 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消息,该所继自主研发核电站用高温耐辐射加速度传感器之后,其新研发的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也顺利通过验收,该设备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泄漏监测系统配套,已提供“华龙一号”的福清5号、6号机组投入使用。这一系列产品的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拥有国产化的核电安全监测“听诊把脉”设备。

  核电站传感器是核电运行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关键元件之一。中物院总体所所长邱勇研究员说,核电站传感器使用环境恶劣,需要长期在高温高辐照环境中可靠工作,市场上通用的传感器及其制备工艺根本无法满足。

  他说,要使整个传感器耐辐照,组成传感器的每一种材料都要耐辐射,要在经历1亿拉德辐照(相当于核电机组工作60年的辐照剂量)后还能保持性能不变,选材要考究、试验验证也不能少,从传感器的敏感材料、本体材料,到接插件、高温电缆所用的金属、非金属材料都要一一验证。同时,高温对传感器来说也是致命的,普通传感器在几百摄氏度下根本就没了信号,都被“热”坏了,而核电传感器需要在高温下稳定地“站岗”,以便“听诊”出每一次故障。

  该所科研团队历时4年完成了核电用高温耐辐射加速度传感器和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的自主研发。2015年8月,该所研发的配套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高温耐辐射加速度传感器通过验收;去年10月,该所研制的配套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的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通过验收;今年7月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通过验收,供“华龙一号”国内首台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号、6号机组泄漏监测系统上使用。

  (唐俐 卿小霞)

      

  上海有机所

  实现烷烃高效转化

  本报讯 一直致力于烷烃高效转化研究的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正课题组借助其开发的均相双分子催化体系,近日实现了直链烷烃到直链醛和直链胺的高效、高区域选择性转化。

  烷烃首先在该课题组开发的PSCOP型铱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烷烃脱氢反应,生成的内烯烃混合物经过后续的异构氢甲酰化反应和异构氢胺甲基化反应,实现从直链烷烃到直链醛以及直链胺的转化。

  这一过程中,均相双分子催化体系对直链烷烃转化成直链醛表现出了优秀的产率以及直链选择性。当使用乙烯作为烷烃脱氢反应的氢气接收体时,反应取得较高的催化转化率。结合之前开发的直链烷烃到直链硅化合物的转化过程,课题组首次实现了烷烃两次端位官能团反应,合成的硅基取代直链醛是制备含硅表面活性剂和硅树脂的重要原料。通过改变第二步反应的配体,在外加不同胺源的条件下,该课题组还首次实现了直链烷烃到直链胺化合物的转化。

  烷烃价廉量广,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资源的主要成分,目前在合成化学上利用率极低,主要作为燃料使用,发展新型方法将其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具有重大意义。

  (江华)

    

  大型燃煤电站

  超净排放控制项目验收

  本报讯 近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燃煤电站超净排放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推动了我国“近零排放”清洁煤电的技术进步。

  该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承担,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实际烟气的全流程燃煤烟气污染物控制中试平台,研发了世界首台套1000MW机组改性飞灰吸附脱汞装备,并在蚌埠电厂600MW机组和国华电力公司徐州电厂1000MW机组完成了工程示范。

  (王强)

       

  延迟焦化降量加工

  工艺过审

  本报讯 近日,由中石化炼化工程洛阳技术研发中心牵头,与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合作开发的“延迟焦化装置降量加工工艺优化技术”通过了中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技术申请专利8件,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与常规焦化工艺相比,该专利技术能提高炉管线速,缓解炉管结焦,延长焦化加热炉运行周期;增加富气压缩机入口的轻烃流量,使其安全、平稳运行;缩短了高温油气在焦炭塔内的停留时间,抑制二次反应,使焦炭产率降3个百分点、液体产品产率提高约4个百分点。

  (罗华)

资讯
发展洁净能源需要“一盘棋”思维
中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合作
地热能利用仍面临多重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