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因地制宜”有了更多选择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05 版)

  清洁取暖需要“因地制宜”。那么,究竟该如何“宜”?本次峰会上,来自研究机构、一线企业等代表各抒己见,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清洁取暖技术路线,让“因地制宜”有了更多选择。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谢秋野:     

  清洁取暖不是简单“双替代”

  推进清洁供暖,如果全部实现“煤改气”,用气总量约为2000亿立方米,与我国2017年全社会的天然气用气量2373亿立方米基本持平;如果全部实现“煤改电”,大概需要用电2万亿度,约是2017年居民生活用电8695亿度的两倍。因此,单一采用天然气和电简单代替现有取暖方式还有待研究,清洁取暖不是简单的“双替代”。

  同时,还应该考虑财政补贴和行政降价的可持续问题。从价格因素来看,燃煤用能成本约30元,天然气约58元,用电约87元,单一采用天然气和电简单代替现有取暖方式,政府补贴压力很大。

  事实上,我国取暖用散烧煤2亿吨,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的关键应该抓散烧煤替代。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环境 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

  “因地制宜”要考虑五方面因素

  推进清洁取暖,实施层面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数据的收集、整理等基础性工作薄弱,各地数据统计归口部门不一;清洁取暖技术路线缺乏科学规划,特别是农村地区,存在插花式实施、概念性盲目性推广;全过程管理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各地牵头部门不一,各部门、各区县小算盘多,大局意识差。

  如何把清洁取暖工作做好?应做到:数摸清,路选对,钱花好,活干好。

  关于因地制宜,有五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建筑密度、经济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和居民习惯。

  清洁取暖涉及能源保障、环保和资金。做方案的时候要明确每一项工程的关键环节、内容、部门、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确保整个建设方案计划科学、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能够按照工程进度分类按时完成。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王新雷

  实现2021年电采暖目标有难度

  近年来,电采暖发展非常迅速,但也应认识到,电采暖依然面临着电价等问题困扰。到2021年要达到电采暖面积21亿平方米的水平,我认为仍存在一定难度,电锅炉供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若能做到热、电、气、煤友好协同,推进多能互补状态下的多能耦合,真正实现“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等构想,将有望彻底做好“保卫蓝天”工程。

  中石化新星公司副总地质师兼雄安项目管理部总经理刘金侠

  地热供暖机遇期到来

  从技术层面看,我国目前在地热勘查、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均较为完善。如雄安新区作为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利用条件最为成熟的地区,在前期已运行9年的基础上,截至2016年,已签约供暖面积达到738万平米,建成供热能力602万平米。 

  未来,我认为地热在雄安新区能源利用中的贡献将达30%-40%。放眼全国,预计到2020年,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将达4000万吨标准煤。目前,地热开发的能源性质正得到凸显,地热的机遇期正在到来。

  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

  核能供热需破“心魔”

  泳池式低温供热堆作为城市供热的一颗新星,相比其他供热方式,不仅降低了燃料成本,还一举实现了“零排放”。与大型核电站相比,其系统简单,设备少,寿命长达60年,且厂址适用性强。

  由于反应堆和常压水池均放在地下,补水降温方便,即使发生大型碰撞事件也不会受到威胁,安全性高、抗外部影响能力强,对外界环境影响也相对较小。

  不过,由于公众接受度等问题,核能供暖目前也面临一些难题。如何破除公众心理障碍,把核能安全、清洁地利用好,是摆在核工业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协鑫智慧能源执行总裁王世宏

  三大因素羁绊分布式燃气供暖

  分布式燃气供热是我们认为可行且大力推动的清洁供暖方式之一,具备自发自用、规模小、能效高、环保效益大等特点。通过发电、蒸汽、热水、制冷四联供,有效实现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对提高电网安全性、可靠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分布式燃气项目的推行仍存在三大障碍: 一是已开发的天然气量不足,价格偏高,输送要通过城市管网,所以成本也较高;二是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供应量不稳定;三是天然气分布式项目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制定标准,促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清洁燃煤专委会主任孙宝玉

  清洁煤取暖也是清洁取暖

  针对清洁取暖,我不认为完全采用的清洁能源进行取暖才叫清洁取暖,在运用能源过程当中达到清洁效果的取暖方式,也应叫清洁取暖。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应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同时,还需强调经济性和排放标准。利用地热、太阳能、天然气取暖是清洁取暖,利用清洁煤取暖也是清洁取暖。

  以新型水煤浆清洁排放高效燃烧技术为例,该技术应用已超过100多个项目,是基于流态重构理论的清洁高效燃烧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在炉内进行污染治理,将常规的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治理。

  (朱妍 武晓娟 董梓童/整理)

院士“把脉”清洁取暖
“因地制宜”有了更多选择